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1.2 电动汽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电动汽车能量回馈制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无刷直流电机能量回馈制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 | 第19-38页 |
2.1 驱动电机的选择及其数学模型 | 第19-22页 |
2.1.1 驱动电机的选择 | 第19-20页 |
2.1.2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2.2 无刷直流电机能量回馈制动的基本原理 | 第22-30页 |
2.2.1 能量回馈制动的基本原理 | 第23-26页 |
2.2.2 半桥调制下无刷直流电机能量回馈制动过程分析 | 第26-30页 |
2.3 能量回馈制动的控制策略 | 第30-36页 |
2.3.1 能量回馈制动的约束条件 | 第31页 |
2.3.2 能量回馈制动的数学模型 | 第31-35页 |
2.3.3 能量回馈制动的控制策略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无刷直流电机能量回馈制动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 第38-56页 |
3.1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8-44页 |
3.1.1 模糊控制器简介 | 第38-40页 |
3.1.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40-44页 |
3.2 无刷直流电机能量回馈制动系统建模 | 第44-50页 |
3.2.1 电机本体模块 | 第44-45页 |
3.2.2 逆变器驱动信号模块 | 第45-46页 |
3.2.3 PWM信号生成模块 | 第46-47页 |
3.2.4 逻辑信号与PWM信号整合模块 | 第47-48页 |
3.2.5 相电流取样模块 | 第48页 |
3.2.6 电机调速模块 | 第48-49页 |
3.2.7 电池模型 | 第49-50页 |
3.3 无刷直流电机能量回馈制动系统的仿真 | 第50-52页 |
3.4 能量回馈制动系统的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52-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无刷直流电机能量回馈制动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56-63页 |
4.1 TMS320LF2407A简介 | 第56-57页 |
4.2 硬件系统的结构 | 第57-58页 |
4.3 硬件电路设计 | 第58-62页 |
4.3.1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8-59页 |
4.3.2 电机的主控制电路设计 | 第59-60页 |
4.3.3 检测电路的设计 | 第60-61页 |
4.3.4 降压电路设计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 | 第63-71页 |
5.1 DSP软件开发介绍 | 第63页 |
5.2 系统程序设计 | 第63-70页 |
5.2.1 软件系统设计 | 第63-65页 |
5.2.2 初始化程序流程图 | 第65-66页 |
5.2.3 中断模块设计 | 第66-67页 |
5.2.4 电流PI控制设计 | 第67-69页 |
5.2.5 能量回馈制动模块 | 第69-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系统的调试与分析 | 第71-77页 |
6.1 能量回馈制动实验平台搭建 | 第71-72页 |
6.2 实验波形及分析 | 第72-74页 |
6.3 能量回馈测试 | 第74-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