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分析与健康监测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插图清单 | 第14-17页 |
列表清单 | 第17-1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8-22页 |
1 绪论 | 第22-5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24页 |
·悬浮隧道的概念 | 第24-28页 |
·悬浮隧道的组成 | 第24-25页 |
·悬浮隧道的特点 | 第25页 |
·悬浮隧道发展的历史进程 | 第25-28页 |
·悬浮隧道研究现状 | 第28-40页 |
·可行性研究及风险评估 | 第28-29页 |
·波流荷载研究 | 第29-31页 |
·涡激动力研究 | 第31-38页 |
·地震响应研究 | 第38-39页 |
·其他方面研究 | 第39-40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40-43页 |
·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研究内容 | 第41-42页 |
·技术路线 | 第42-43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2 悬浮隧道设计研究 | 第50-78页 |
·悬浮隧道总体设计 | 第50-55页 |
·悬浮隧道设计原则 | 第50-51页 |
·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51-53页 |
·悬浮隧道设计流程 | 第53页 |
·悬浮隧道整体优化设计 | 第53-55页 |
·悬浮隧道的荷载及组合 | 第55-57页 |
·悬浮隧道管道细部设计 | 第57-61页 |
·管道形式的选择 | 第58-59页 |
·悬浮隧道管段防水防腐设计 | 第59-60页 |
·管段接头设计 | 第60-61页 |
·悬浮隧道锚索设计 | 第61-65页 |
·锚索种类及布置形式 | 第61-62页 |
·锚索强度 | 第62-63页 |
·锚索防腐设计 | 第63-65页 |
·锚索减振设计 | 第65页 |
·悬浮隧道基础设计 | 第65-68页 |
·基础形式研究 | 第65-67页 |
·基础作用荷载 | 第67页 |
·桩基础承载力计算 | 第67-68页 |
·附属设施设计 | 第68-71页 |
·通风系统设计 | 第68-70页 |
·照明系统设计 | 第70-71页 |
·给排水、消防系统设计 | 第71页 |
·设计的分析方法 | 第71-74页 |
·静力分析 | 第72页 |
·动力分析 | 第72-73页 |
·地震响应分析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3 悬浮隧道波浪荷载研究 | 第78-100页 |
·概述 | 第78页 |
·波浪理论 | 第78-83页 |
·波浪要素 | 第78-80页 |
·线性波浪理论 | 第80-82页 |
·非线性波浪理论 | 第82-83页 |
·设计波法计算波浪荷载 | 第83-89页 |
·计算模型 | 第83-84页 |
·Morison方程 | 第84页 |
·悬浮隧道波浪力的计算 | 第84-89页 |
·设计波谱计算波浪荷载 | 第89-97页 |
·随机波浪的描述 | 第89-90页 |
·几种波能谱公式 | 第90-92页 |
·Morison方程波力谱 | 第92-94页 |
·悬浮隧道力谱分析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4 千岛湖悬浮隧道受力行为分析 | 第100-120页 |
·工程概述 | 第100-103页 |
·自然环境条件 | 第100-101页 |
·初步设计方案 | 第101-103页 |
·作用荷载极其组合 | 第103页 |
·梁单元模型分析 | 第103-108页 |
·荷载分担比计算 | 第103-104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04-106页 |
·恒载作用分析 | 第106-107页 |
·波流荷载分析 | 第107-108页 |
·分层板壳单元模型分析 | 第108-112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108-109页 |
·变形分析 | 第109-110页 |
·应力分析 | 第110-111页 |
·索力分析 | 第111-112页 |
·动力分析 | 第112-116页 |
·动力分析基本原理 | 第112-113页 |
·模态分析 | 第113-115页 |
·频谱分析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18-120页 |
5 悬浮隧道锚索动力分析 | 第120-140页 |
·概述 | 第120-121页 |
·悬浮隧道锚索振动方程 | 第121-125页 |
·计算模型和基本假设 | 第121页 |
·振动微分方程 | 第121-124页 |
·边界条件 | 第124-125页 |
·方程的求解 | 第125-128页 |
·加辽金法转换 | 第125-126页 |
·龙格-库塔求解 | 第126-128页 |
·实例分析 | 第128-137页 |
·均匀流作用下振动响应 | 第128-132页 |
·索力-频率关系 | 第132-135页 |
·第二种边界条件下锚索的振动 | 第135-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39-140页 |
6 悬浮隧道健康监测概念设计 | 第140-160页 |
·概述 | 第140页 |
·健康监测系统组成 | 第140-145页 |
·健康监测目标及内涵 | 第140-141页 |
·监测参数和传感器布置 | 第141-145页 |
·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存储 | 第145页 |
·损伤预警 | 第145-148页 |
·损伤诊断 | 第145-147页 |
·预警控制 | 第147-148页 |
·健康状态评估 | 第148-155页 |
·评估的基本流程 | 第148-149页 |
·评估指标体系 | 第149-151页 |
·模糊层次评估 | 第151-152页 |
·评估算例 | 第152-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57-160页 |
7 悬浮隧道运营与监测设计指南 | 第160-184页 |
·总则 | 第160页 |
·术语 | 第160-162页 |
·健康监测系统组成和设计 | 第162-171页 |
·设计原则 | 第162-163页 |
·设计步骤 | 第163页 |
·系统组成 | 第163-165页 |
·传感器子系统 | 第165-169页 |
·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 | 第169-170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子系统 | 第170-171页 |
·结构健康评估控制子系统 | 第171页 |
·参数化建模与模型修正 | 第171-173页 |
·悬浮隧道作用荷载 | 第171-172页 |
·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172-173页 |
·传感器系统及运营安全设施 | 第173-174页 |
·评估系统 | 第174-178页 |
·评估流程 | 第174-175页 |
·指标体系 | 第175-176页 |
·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176-177页 |
·健康监测报告 | 第177-178页 |
·运营期风险分析 | 第178-181页 |
·运营期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 第178页 |
·运营期风险分析的流程 | 第178-179页 |
·运营期风险分析的层次划分 | 第179-181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182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82-184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84-188页 |
·主要结论 | 第184-186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86页 |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6-18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