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震云“说话”系列小说创作风格--以《一句顶一万句》《手机》等作品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前提 | 第8-9页 |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刘震云小说“说话”的叙事特征 | 第11-16页 |
(一)时空交错的“说话”叙事 | 第11-12页 |
(二)宿命论下的“说话”叙事 | 第12-14页 |
(三)简单与复杂的“说话”叙事 | 第14-16页 |
三、刘震云小说“说话”的语言风格及语言功能 | 第16-28页 |
(一)刘震云小说的语言风格 | 第16-23页 |
1.“语言风格“口语化” | 第16-18页 |
2.幽默动人的语言方式 | 第18-20页 |
3.肢体语言的运用 | 第20-21页 |
4.“拧巴”的语言风格 | 第21-22页 |
5.修辞格的妙用 | 第22-23页 |
(二)刘震云小说语言功能 | 第23-28页 |
1.运用“说话”方式叙述历史 | 第23-24页 |
2.运用“说话”打破常规伦理 | 第24-26页 |
3.用“说话”叙事隐匿历史 | 第26页 |
4.用“说话”叙述人生 | 第26-28页 |
四、刘震云小说中的孤独形象及内涵 | 第28-34页 |
(一)刘震云小说孤独形象的延展 | 第28-30页 |
1.存在中的“孤独” | 第28页 |
2.背叛中的“孤独” | 第28-29页 |
3.暴力中的“孤独” | 第29-30页 |
(二)刘震云小说孤独形象所隐含的内涵 | 第30-34页 |
1.吴摩西与摩西的精神比照 | 第30页 |
2.神人社会与人人社会的精神比照 | 第30-31页 |
3.在重复中小说的寓意和艺术吸引 | 第31-32页 |
4.怀着孤独感自我倾诉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