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3页 |
·课题由来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神圣家族》的写作背景及对鲍威尔等人的批判 | 第13-23页 |
·《神圣家族》的写作背景 | 第13-14页 |
·对鲍威尔等人英雄史观的批判 | 第14-17页 |
·鲍威尔等人英雄史观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 第14-15页 |
·鲍威尔等人英雄史观产生的理论来源 | 第15-16页 |
·鲍威尔等人英雄史观产生的阶级思想渊源 | 第16-17页 |
·批判鲍威尔等人思想对形成群众史观的作用 | 第17-23页 |
·面向现实客观世界 | 第17-18页 |
·面向现实历史 | 第18-20页 |
·面向社会物质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 | 第20-23页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的初步形成及其主要内涵 | 第23-3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的形成 | 第23-27页 |
·对理论原点概念的界定 | 第23页 |
·对群众概念的界定 | 第23-24页 |
·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的形成 | 第24-27页 |
·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的内涵 | 第27-35页 |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 第27-28页 |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 第28-29页 |
·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 | 第29页 |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 第29-31页 |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 第31-33页 |
·不消灭它本身的生活条件,它就不能解放自己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史观到党的群众路线 | 第35-41页 |
·党的群众路线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的践行和发展 | 第35-37页 |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 第35-36页 |
·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 | 第36-37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史观在不同时期而产生的方法论指导 | 第37-41页 |
·在革命时期而产生的方法论指导 | 第37-38页 |
·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而产生的方法论指导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