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导论 | 第7-15页 |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理论意义 | 第7-8页 |
·现实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研究重点 | 第14页 |
·研究难点 | 第14页 |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道德底线失守的判断标准 | 第15-22页 |
·道德、道德底线、社会转型的涵义 | 第15-18页 |
·道德的内涵 | 第15-16页 |
·道德底线的内涵 | 第16-18页 |
·社会转型的内涵 | 第18页 |
·道德底线失守的判断标准 | 第18-22页 |
·法律 | 第18-20页 |
·职业道德规范 | 第20-21页 |
·对生命、家庭、社会最基本的道德义务 | 第21-22页 |
3 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 | 第22-29页 |
·政治领域中表现为以权谋私 | 第22-24页 |
·经济领域中表现为不当逐利 | 第24-26页 |
·文化领域中表现为弄虚作假 | 第26-27页 |
·社会生活领域中表现为漠视最基本的道德义务 | 第27-29页 |
4 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探讨 | 第29-45页 |
·社会结构模式的改变 | 第29-35页 |
·家庭结构的转变 | 第29-31页 |
·流动人口的不安定性 | 第31-33页 |
·城市陌生环境的恐慌 | 第33-35页 |
·信仰价值体系的缺失 | 第35-39页 |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断裂 | 第35-36页 |
·共产主义信仰及其价值观的断裂 | 第36-38页 |
·信仰与道德信仰的缺失 | 第38-39页 |
·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交往规范尚未完善 | 第39-42页 |
·政府与企业之间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交往规范不完善 | 第39-40页 |
·政府与百姓之间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交往规范不完善 | 第40-41页 |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交往规范不完善 | 第41-42页 |
·西方文化的冲击 | 第42-45页 |
·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观 | 第42-43页 |
·拜金主义至上的价值观 | 第43-45页 |
5 解决道德底线失守问题的思考 | 第45-52页 |
·加强道德法制建设 | 第45-46页 |
·继承和借鉴优秀的道德观念 | 第46-47页 |
·强化信仰与道德观教育 | 第47-49页 |
·继续深化改革 | 第49-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