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动车、动车组(动力列车)论文--非轮轨系机车,磁浮、气浮动车论文

基于磁通反馈的悬浮控制方法研究及实现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0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磁通反馈控制方法研究现状第16-18页
     ·磁通反馈控制方法的应用现状第16-17页
     ·英国伯明翰机场试验线第17-18页
     ·磁通反馈控制方法的理论基础第18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磁通反馈控制系统建模及特性分析第20-62页
   ·磁悬浮系统单点模型建立第20-32页
     ·磁悬浮系统单点非线性模型第20-22页
     ·磁悬浮系统双曲平衡态判断第22-25页
     ·磁悬浮系统开环稳定性分析第25-27页
     ·磁通环与电流环特性比较分析第27-32页
   ·磁通测量方法分析及对控制系统影响第32-39页
     ·磁通测量方法分析第32-34页
     ·磁通信号对控制系统性能影响第34-39页
   ·磁通反馈系统特性分析第39-49页
     ·PID控制器的参数调整第39-40页
     ·控制系统性能评价指标第40-43页
     ·磁悬浮系统稳态误差第43-46页
     ·磁悬浮系统带宽第46-47页
     ·磁悬浮系统刚度与阻尼参数第47-49页
   ·PIDB悬浮控制器设计第49-54页
     ·PIDB控制器结构第50-51页
     ·PIDB控制器渐近稳定性第51-52页
     ·仿真与实验验证第52-54页
   ·磁通反馈系统时滞问题分析第54-61页
     ·传感器信号时滞引起HOPF分岔第54-56页
     ·HOPF分岔的方向第56-57页
     ·HOPF分岔及周期解的稳定性证明第57-60页
     ·HOPF分岔条件第60页
     ·仿真与实验验证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三章 磁通反馈控制方法与车辆动力学问题求解第62-96页
   ·模块悬浮系统解耦第62-81页
     ·双点悬浮系统物理模型第62-63页
     ·双点悬浮系统数学模型第63-66页
     ·双点悬浮系统非线性模型第66-75页
     ·模块悬浮系统解耦实现第75-80页
     ·仿真与实验验证第80-81页
   ·磁悬浮车轨耦合控制系统问题求解第81-88页
     ·车轨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第82-86页
     ·磁通反馈增益对车轨耦合系统的影响第86-87页
     ·仿真与实验验证第87-88页
   ·磁悬浮车轨耦合控制系统奇异性分析第88-94页
     ·车轨耦合系统模型简化第88-89页
     ·车轨耦合系统稳定性条件第89-90页
     ·HOPF分岔周期振动稳定求解第90-92页
     ·仿真与实验验证第92-94页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四章 PEMS系统磁通反馈控制方法分析与研究第96-120页
   ·混合悬浮单点模型第96-99页
     ·混合悬浮单点模型建立第96-98页
     ·混合悬浮单点模型线性化第98-99页
   ·影响混合悬浮控制系统的因素第99-103页
     ·磁通内环增益对控制性能的影响第100-101页
     ·永磁体厚度对控制性能的影响第101-103页
   ·基于磁通反馈的零功耗控制器设计第103-109页
     ·混合悬浮系统可控性分析第103-105页
     ·悬浮力与各状态变量之间关系第105-106页
     ·定磁通PIDB控制结构第106-107页
     ·悬浮平衡点自适应调整第107-108页
     ·混合悬浮零功耗控制器设计第108-109页
   ·混合悬浮系统特性分析第109-115页
     ·混合悬浮系统防吸死问题求解第109-112页
     ·悬浮功耗对比分析第112-115页
   ·仿真与实验验证第115-119页
     ·静态悬浮与跟踪性能第115-116页
     ·负载变化干扰性能第116-117页
     ·零功耗控制器性能第117-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20-122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20页
   ·未来研究展望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2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变特征的天基网络可视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密码算法的组件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