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茄果类病虫害论文--辣椒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

绿色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 辣椒疫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第11页
 2 辣椒疫病的病原菌及其致病机理第11-12页
 3 辣椒疫病防治研究进展第12-16页
   ·选育抗病品种第12页
   ·化学防治第12-13页
   ·农业防控措施第13-15页
   ·生物防治第15-16页
 4 木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研究第16-19页
   ·木霉生防机制第16-18页
   ·木霉菌剂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第18-19页
 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6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绿色木霉TV41抗菌性能、生长条件及在辣椒根际定殖能力研究第21-41页
 第一节 绿色木霉TV41对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酶活性研究第21-2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试验材料第21页
   ·试验方法第21-2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5-26页
   ·绿色木霉TV41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第25页
   ·绿色木霉TV41无菌滤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第25-26页
   ·绿色木霉TV41酶学活性研究第26页
 第二节 绿色木霉TV41生长条件的研究第26-3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试验材料第26-27页
   ·试验方法第27-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1页
   ·绿色木霉TV41液体培养基的筛选第28-29页
   ·不同温度下绿色木霉TV41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研究第29-30页
   ·不同pH下绿色木霉TV41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研究第30-31页
   ·不同盐浓度下绿色木霉TV41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研究第31页
 第三节 绿色木霉TV41根际定殖能力及对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第31-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试验材料第32页
   ·试验方法第32-33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33-34页
  2 结果与讨论第34-39页
   ·辣椒根际基质和辣椒根际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第34-35页
   ·基质栽培条件下,绿色木霉TV41在辣椒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35-36页
   ·土壤栽培条件下,绿色木霉TV41在辣椒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36-38页
   ·辣椒植株生物量的测定第38-39页
  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绿色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盆栽防效第41-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试验材料第41-42页
   ·试验方法第42-44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44-45页
 2 结果与讨论第45-54页
   ·砂培条件下绿色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研究第45-46页
   ·土培条件下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研究第46-49页
   ·不同处理中辣椒根际的木霉数量第49-50页
   ·不同处理中辣椒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第50-52页
   ·不同处理中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分析第52-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绿色木霉TV41固体菌剂的生产第55-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7页
   ·试验材料第55页
   ·试验方法第55-57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59页
   ·不同固体培养基中绿色TV41分生孢子的生成量第57-58页
   ·绿色木霉TV41固体菌剂的批量制备第58-59页
   ·固体菌剂制备时应注意的问题第59页
 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绿色木霉TV41菌剂在设施连作辣椒上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第61-6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1页
   ·试验材料第61页
   ·试验方法第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3页
   ·辣椒植株发病率及产量测定第61-62页
   ·不同处理辣椒根际土壤常规理化指标第62页
   ·不同时期辣椒根际微生物数量第62-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65-67页
 1 本文结论第65-66页
   ·绿色木霉TV41抗菌性能、生长条件及在辣椒根际定殖能力研究第65页
   ·木霉TV41对辣椒疫病的盆栽防效第65-66页
   ·绿色木霉TV41菌剂批量制备研究第66页
   ·木霉TV41菌剂在设施连作辣椒大棚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第66页
 2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展望第66-67页
   ·创新点第66页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枯草芽孢杆菌KC-5的分离鉴定及发酵工艺优化
下一篇: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B1178、B3277侧翼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