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意义 | 第13-15页 |
1.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二、和谐社会与农村生态文明的理论阐述 | 第15-21页 |
(一)和谐社会的理论 | 第15-17页 |
1.和谐社会的提出 | 第15页 |
2.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 第15-17页 |
(二)农村生态文明的理论 | 第17-18页 |
1.农村生态文明的概念 | 第17页 |
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 第17-18页 |
(三)和谐社会建设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联系 | 第18-21页 |
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 第18-19页 |
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 第19-21页 |
三、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 第21-29页 |
(一)农业面源污染 | 第21-24页 |
1.农药的面源污染 | 第21-22页 |
2.化肥的面源污染 | 第22页 |
3.农膜的面源污染 | 第22-23页 |
4.畜禽养殖的面源污染 | 第23-24页 |
(二)农村生活污染日益加剧 | 第24-25页 |
1.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 第24页 |
2.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 第24-25页 |
(三)农村工业污染日益凸显 | 第25-26页 |
1.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染 | 第25页 |
2.城市转嫁的污染 | 第25-26页 |
(四)农村城镇化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 第26-29页 |
1.人.的聚集化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失衡 | 第26页 |
2.农村工业生产聚集化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 第26-29页 |
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环保意识薄弱 | 第29-31页 |
1.农民环保意识淡薄 | 第29-30页 |
2.地方领导干部环保意识淡薄 | 第30-31页 |
3.地方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 第31页 |
(二)农村环保投入不足 | 第31-32页 |
1.农村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 第31页 |
2.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 第31-32页 |
(三)农村环境保护机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 第32-33页 |
1.农村环保机构不健全 | 第32页 |
2.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 第32-33页 |
(四)农村环保技术落后 | 第33-35页 |
1.农村环境保护缺乏技术保障 | 第33-34页 |
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缺乏专业科技人才 | 第34-35页 |
五、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 第35-43页 |
(一)强化环境宣传教育 | 第35-37页 |
1.对地方领导干部的环境宣传教育 | 第35页 |
2.对乡镇企业的环境宣传教育 | 第35-36页 |
3.对农民群体的环境宣传教育 | 第36页 |
4.对学生群体的环境宣传教育 | 第36-37页 |
(二)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 第37-38页 |
1.重点发挥政府导向,积极寻求政府资金来源 | 第37页 |
2.建立基层资金使用的节流机制 | 第37页 |
3.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环保民间融资渠道 | 第37-38页 |
(三)构筑制度法规体系 | 第38-40页 |
1.在立法方面 | 第38-39页 |
2.在执法方面 | 第39-40页 |
3.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制度 | 第40页 |
(四) 建立科技支持平台 | 第40-43页 |
1.加大农村环保机构的科研技术投入 | 第40-41页 |
2.建立农村生态治理技术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