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温对白钨矿与方解石、萤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 ·白钨矿资源概况 | 第8页 |
| ·我国白钨矿资源储量及分布 | 第8页 |
| ·我国主要白钨矿床概况 | 第8页 |
| ·白钨矿的性质、可浮性及其精矿标准 | 第8-11页 |
| ·白钨矿性质 | 第8-10页 |
| ·白钨矿的可浮性 | 第10页 |
| ·白钨矿精矿标准 | 第10-11页 |
| ·白钨矿选矿工艺 | 第11-13页 |
| ·白钨矿的重选 | 第11页 |
| ·白钨矿的浮选 | 第11-13页 |
| ·白钨矿的加温浮选工艺 | 第11-12页 |
| ·白钨矿的常温浮选工艺 | 第12-13页 |
| ·白钨矿的剪切絮凝浮选 | 第13页 |
|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 ·纯矿物矿样来源及制备 | 第15-16页 |
| ·药剂与仪器 | 第16-17页 |
| ·药剂 | 第16页 |
| ·仪器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浮选试验 | 第17-18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18页 |
| ·红外光谱技术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实际矿石小型试验 | 第19-33页 |
| ·试样的采取与加工 | 第19页 |
| ·试样分析 | 第19-22页 |
| ·试样多元素分析 | 第19-20页 |
| ·矿石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 第20页 |
| ·矿石的结构构造 | 第20-21页 |
| ·白钨矿嵌布粒度 | 第21页 |
| ·白钨矿单体解离度测定 | 第21-22页 |
| ·试样浮选分离试验 | 第22-32页 |
| ·白钨矿粗选碳酸钠用量试验 | 第22-24页 |
| ·白钨矿粗选水玻璃模数试验 | 第24-25页 |
| ·白钨矿粗选水玻璃用量试验 | 第25-26页 |
| ·白钨矿精选加温水玻璃用量试验 | 第26-28页 |
| ·开路试验 | 第28-30页 |
| ·闭路试验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单矿物试验 | 第33-46页 |
| ·油酸钠体系下含钙矿物可浮性 | 第33-34页 |
| ·油酸钠捕收性能与pH值关系 | 第33-34页 |
| ·油酸钠用量试验 | 第34页 |
| ·731氧化石蜡皂体系下含钙矿物可浮性 | 第34-36页 |
| ·731捕收性能与pH值关系 | 第35页 |
| ·731用量试验 | 第35-36页 |
| ·GYR体系下含钙矿物可浮性 | 第36-38页 |
| ·GYR捕收性能与pH的关系 | 第36-37页 |
| ·GYR用量试验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页 |
| ·组合捕收剂捕收性能研究 | 第38-41页 |
| ·油酸钠与731组合的捕收性能研究 | 第38-39页 |
| ·油酸钠与GYR组合的捕收性能研究 | 第39-40页 |
| ·731氧化石蜡皂与GYR组合的捕收性能研究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水玻璃用量试验 | 第41-42页 |
| ·单矿物加温浮选试验 | 第42-45页 |
| ·加温温度对含钙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加温时矿浆体系水玻璃浓度对含钙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加温时间对含钙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 第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人工混合矿试验 | 第46-51页 |
| ·白钨矿与方解石混合矿的加温浮选分离 | 第46-47页 |
| ·白钨矿与萤石混合矿的加温浮选分离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矿物浮选行为的机理研究 | 第51-59页 |
| ·矿物与药剂作用及加温前后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51-57页 |
| ·药剂红外光谱图 | 第51-53页 |
| ·矿物与捕收剂作用前后红外光谱图 | 第53-56页 |
| ·矿物加温后的红外光谱图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个人简历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