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 第12-15页 |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 | 第15-16页 |
·展园 | 第16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园博会展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 第21-27页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 第21-23页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 第21-22页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特征 | 第22-23页 |
·园博会及其展园景观设计 | 第23-27页 |
·园博会组织运作 | 第23页 |
·园博会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景观设计特征 | 第25-26页 |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的设计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第3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博会展园中的应用调查与分析 | 第27-37页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博会展园中的应用调查 | 第27-28页 |
·调研方法 | 第27页 |
·前期准备 | 第27页 |
·现场调研 | 第27-28页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博会展园中的应用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2013年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 | 第28-32页 |
·2015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 | 第32-35页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博会展园景观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设计主题单一重复,有待创新 | 第35-36页 |
·由于传统文化元素浅层次运用,传统文化的精华丢失 | 第36页 |
·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度有待提升 | 第36-37页 |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博会展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第37-46页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博会展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载体 | 第37-40页 |
·景观建筑 | 第37页 |
·景观设施 | 第37-38页 |
·铺装 | 第38页 |
·植物 | 第38-39页 |
·园林题咏 | 第39-40页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博会展园景观设计应用中的设计手法 | 第40-42页 |
·新材旧物 | 第40页 |
·以小见大 | 第40-41页 |
·分解重构 | 第41页 |
·移花接木 | 第41页 |
·借题发挥 | 第41-42页 |
·传统文化元素在园博会展园中造景设计的影响因子 | 第42页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博会展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 第42-43页 |
·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 | 第42页 |
·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设计 | 第42-43页 |
·后期维护、更新 | 第43页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园博会展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第43-46页 |
·充分尊重传统的历史文化 | 第43-44页 |
·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 第44页 |
·遵循自然规律 | 第44-45页 |
·推陈出新 | 第45-46页 |
第5章 实践回应 | 第46-55页 |
·济南园博会济南园设计背景 | 第46页 |
·济南园博会概况 | 第46页 |
·济南园的营建背景 | 第46页 |
·济南园规划理念 | 第46-48页 |
·主题定位 | 第46页 |
·园林景观 | 第46-47页 |
·建筑规划 | 第47-48页 |
·济南园基地现状分析 | 第48-49页 |
·济南园在园区中的位置 | 第48页 |
·现状交通 | 第48-49页 |
·景观结构 | 第49页 |
·传统文化元素在济南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 第49-52页 |
·济南园入口门楼 | 第49-50页 |
·汲玉亭 | 第50页 |
·頫泉楼 | 第50-51页 |
·鲤鱼戏水水上汀步 | 第51页 |
·景观长廊 | 第51-52页 |
·济南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局部优化 | 第52-55页 |
·优化一 | 第52-53页 |
·优化二 | 第53页 |
·优化三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