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ZnO 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 第14-19页 |
| ·ZnO 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 ·ZnO 本征缺陷 | 第15-17页 |
| ·ZnO 电子结构 | 第17-19页 |
| ·ZnO 掺杂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ZnO 表面结构及性质研究 | 第21-23页 |
| ·ZnO 第一性原理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2章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 第26-39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多粒子体系 Schr dinger方程 | 第26-29页 |
| ·Born-Oppenheimer 近似 | 第27-28页 |
| ·Hartree-Fock 近似 | 第28-29页 |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9-35页 |
| ·Hohenberg-Kohn 定理 | 第29-30页 |
| ·Kohn-Sham 方程 | 第30-32页 |
| ·交换关联能泛函 | 第32-35页 |
| ·晶体密度泛函理论的实现 | 第35-38页 |
| ·Bloch 定理 | 第35-36页 |
| ·平面波基组与赝势 | 第36-38页 |
| ·MedeA-VASP 软件简介 | 第38-39页 |
| 第3章 S 掺杂对体相 ZnO 性质的影响 | 第39-50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39-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 ·结构优化与稳定性 | 第41-42页 |
| ·能带结构与态密度 | 第42-44页 |
| ·光学性质 | 第44-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4章 ZnO 低米勒指数表面性质的研究 | 第50-61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50-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 ·结构优化 | 第52-54页 |
| ·能带结构与态密度 | 第54-56页 |
| ·光学性质 | 第56-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5章 O_2和 H_2O 在 ZnO (1010)表面上的吸附研究 | 第61-74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61-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73页 |
| ·O_2在 ZnO (1010)表面上的吸附 | 第63-67页 |
| ·H_2O 在 ZnO (1010)表面上的吸附 | 第67-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6章 ZnO (0001)表面 Si 原子的吸附研究 | 第74-84页 |
| ·引言 | 第74页 |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74-7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2页 |
| ·Si/ZnO (0001)体系的稳定性 | 第76-77页 |
| ·模型结构优化 | 第77-79页 |
| ·电子结构 | 第79-81页 |
| ·光学性质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第7章 ZnO (0001)表面ⅢA 族原子的吸附比较研究 | 第84-98页 |
| ·引言 | 第84页 |
| ·计算模型与方法 | 第84-8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5-97页 |
| ·模型稳定性 | 第85页 |
| ·模型结构优化 | 第85-89页 |
| ·能带结构与态密度 | 第89-95页 |
| ·光学性质 | 第95-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结论 | 第98-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1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4-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6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