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966年《人民文学》小说转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人民文学》与地方刊物 | 第12-16页 |
第一节 人民文学的地位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人民文学》与地方刊物的关系 | 第13-16页 |
第二章 《人民文学》小说转载与文学再生产 | 第16-30页 |
第一节 文学转载与文学再生产 | 第16-17页 |
一、作为传播介质的文学转载 | 第16-17页 |
二、文学传播中的文学再生产 | 第17页 |
第二节 影响文学再生产的因素 | 第17-30页 |
一、官方意识形态话语 | 第18-20页 |
二、编辑 | 第20-25页 |
三、批评家的“助推” | 第25-30页 |
第三章 《人民文学》小说转载的分类 | 第30-40页 |
第一节 革命历史题材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农村题材 | 第32-35页 |
第三节 工业题材 | 第35-37页 |
第四节 其他分类 | 第37-40页 |
第四章 转载与作品经典化 | 第40-46页 |
第一节 转载的作品成为经典并被写入文学史的原因 | 第40-43页 |
一、迎合了文学史和政治的话语规约 | 第40-42页 |
二、迎合了特定时期读者的审美趣味和阅读期待 | 第42页 |
三、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作品经典化与文学史的建构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