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技术 | 第10-14页 |
| ·挤压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 第10-11页 |
| ·铝型材挤压挤压过程及金属流动特性 | 第11-12页 |
| ·挤压制品常见挤压缺陷及产生原因 | 第12-14页 |
| ·铝合金型材挤压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理论解析法 | 第14-15页 |
| ·数值分析法 | 第15页 |
| ·本次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本次课题研究内容概述 | 第16-17页 |
| ·本次课题研究方案思路简述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铝合金型材挤压模具设计 | 第19-27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铝型材挤压模具简介 | 第19-22页 |
| ·挤压模具的常见类型 | 第19-21页 |
| ·挤压模具材料选择 | 第21-22页 |
| ·挤压筒、挤压坯料以及挤压模具形状确定原则 | 第22-23页 |
| ·平面分流组合模具设计 | 第23-26页 |
| ·分流组合模具加工简介 | 第23页 |
| ·分流组合模结构设计 | 第23-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挤压铝合金型材过程数值模拟原理 | 第27-35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ALE法的基本理论 | 第27-32页 |
| ·ALE法的基本概念以及描述方法 | 第27-28页 |
| ·ALE算法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28-29页 |
| ·ALE算法在不可压缩流体稳态流动的描述 | 第29-32页 |
| ·Altair hyperxtrude软件简介 | 第32-35页 |
| ·Hyperxtrude软件的功能 | 第32-33页 |
| ·Hyperxtrude软件模拟流程 | 第33页 |
| ·Hyperxtrude收敛准则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模具结构参数对铝合金型材挤压过程的影响研究 | 第35-51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挤压模具建立 | 第35-36页 |
| ·挤压模型和模拟设置 | 第36-41页 |
| ·高温下铝合金材料模型 | 第36-38页 |
| ·挤压摩擦模型 | 第38页 |
| ·模拟边界条件设置 | 第38-39页 |
| ·挤压模拟前处理网格划分 | 第39-40页 |
| ·模拟计算参数设定 | 第40-41页 |
| ·正交试验方案确定 | 第41-43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 ·试验模拟结果 | 第43-44页 |
| ·实验结果直观分析 | 第44-47页 |
| ·综合指标分析 | 第47-48页 |
| ·试验验证 | 第48-51页 |
| 第五章 挤压工艺参数对铝合金型材挤压过程的影响研究 | 第51-72页 |
| ·引言 | 第51-52页 |
| ·Taguchi试验研究方法简介 | 第52-53页 |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3-56页 |
| ·型材评价指标介绍 | 第53-54页 |
| ·试验直交表设计 | 第54-56页 |
| ·模型方案设计 | 第56-57页 |
| ·挤压模型 | 第56页 |
| ·模拟模型 | 第56-57页 |
| ·初始方案模拟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 ·金属棒料流动云图分析 | 第57-58页 |
| ·温度分布云图分析 | 第58-59页 |
| ·应力应变云图分析 | 第59-60页 |
| ·初始方案修改建议 | 第60-61页 |
| ·基于Taguchi直交表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 ·Taguchi信噪比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 ·最佳工艺方案信噪比的验证 | 第64-65页 |
| ·基于Taguchi法的变异数分析 | 第65-67页 |
| ·变异数分析原理 | 第65-66页 |
| ·变异数分析结果 | 第66-67页 |
| ·试验结果讨论 | 第67-70页 |
| ·挤压棒料直径对型材质量的影响规律 | 第67页 |
| ·挤压速度对型材质量的影响规律 | 第67-68页 |
| ·预热温度对挤压型材质量影响规律 | 第68-69页 |
| ·挤压变形程度对挤压力的影响规律 | 第69页 |
| ·挤压速度对挤压力的影响规律 | 第69-70页 |
| ·预热温度对挤压力的影响规律 | 第70页 |
| ·试验验证 | 第70-7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