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内蒙古马铃薯种植现状 | 第10页 |
·马铃薯桃蚜及其危害 | 第10-11页 |
·马铃薯桃蚜的农艺防治现状 | 第11页 |
·作物自身的抗蚜性 | 第11页 |
·利用农业措施防蚜 | 第11页 |
·昆虫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体壁穿透性下降 | 第12页 |
·代谢抗性 | 第12-14页 |
·羧酸酯酶(CarE)的变化 | 第12-14页 |
·羧酸酯酶量的改变 | 第13页 |
·羧酸酯酶质的改变 | 第13-14页 |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 | 第14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 | 第14页 |
·靶标抗性 | 第14-16页 |
·酰胆碱酯酶(AChE)与昆虫抗药性 | 第14-15页 |
·酶活性增强对昆虫抗性的影响 | 第15页 |
·酶基因突变对昆虫抗性的影响 | 第15页 |
·钠离子通道与击倒抗性(kdr) | 第15-16页 |
·马铃薯桃蚜的化学防治 | 第16-19页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 第16-17页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 第17页 |
·有机磷类杀虫剂 | 第17-18页 |
·有机磷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 第18页 |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 第18页 |
·其他杀虫剂 | 第18-19页 |
·新烟碱类杀虫剂 | 第18-19页 |
·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 | 第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供试昆虫及其饲养 | 第19-20页 |
·供试药剂及仪器 | 第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供试药剂 | 第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马铃薯桃蚜的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 第20页 |
·马铃薯桃蚜酯酶的测定 | 第20-22页 |
·考马斯亮蓝G-250的配制 | 第20-21页 |
·蛋白含量测定 | 第21页 |
·马铃薯桃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测定 | 第21页 |
·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测定 | 第21页 |
·羧酸酯酶比活力的测定 | 第21-22页 |
·羧酸酯酶比活力的计算 | 第21-22页 |
·羧酸酯酶米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的测定 | 第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2页 |
·马铃薯桃蚜抗性的生物测定 | 第22-26页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呼和浩特品系马铃薯桃蚜的毒力 | 第22-23页 |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武川品系马铃薯桃蚜的毒力 | 第23-24页 |
·有机磷类杀虫剂对呼和浩特品系和武川品系马铃薯桃蚜的毒力 | 第24页 |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两个品系品系马铃薯桃蚜的毒力 | 第24-25页 |
·烟碱类和抗生素类杀虫剂对两个品系马铃薯桃蚜的毒力 | 第25-26页 |
·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酯酶的生化特性 | 第26-32页 |
·马铃薯桃蚜AChE比活力比较 | 第26页 |
·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 | 第26-28页 |
·杀虫剂对呼市品系马铃薯桃蚜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 | 第26-27页 |
·杀虫剂对武川品系马铃薯桃蚜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 | 第27-28页 |
·杀虫剂对北京品系马铃薯桃蚜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 | 第28页 |
·杀虫剂对马铃薯桃蚜羧酸酯酶的生化特性 | 第28-32页 |
·三个品系马铃薯桃蚜羧酸酯酶比活力测定 | 第28-29页 |
·三个品系马铃薯桃蚜羧酸酯酶Km的比较 | 第29页 |
·三个品系马铃薯桃蚜羧酸酯酶最大反应速度(Vmax)的比较 | 第29-30页 |
·杀虫剂对呼市品系马铃薯桃蚜羧酸酯酶的抑制 | 第30-31页 |
·杀虫剂对武川品系马铃薯桃蚜羧酸酯酶的抑制 | 第31页 |
·杀虫剂对北京品系马铃薯桃蚜羧酸酯酶的抑制 | 第31-32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