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理论依据 | 第16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三江源区概况 | 第20-25页 |
·自然概况 | 第20-21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22页 |
·社会概况 | 第21-22页 |
·经济概况 | 第22页 |
·三江源区的生态地位 | 第22-23页 |
·三江源区环境现状 | 第23-25页 |
第3章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30页 |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 | 第25-27页 |
·森林生态系统 | 第25-26页 |
·草地生态系统 | 第26页 |
·水体与沼泽湿地生态系统 | 第26页 |
·农田生态系统 | 第26-27页 |
·荒漠生态系统 | 第27页 |
·其他生态系统 | 第27页 |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分析 | 第27-29页 |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体系 | 第29-30页 |
第4章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评价 | 第30-41页 |
·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评价方法选择 | 第30-35页 |
·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 | 第30-32页 |
·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使用价值表的制定 | 第32-33页 |
·三江源区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单价修订 | 第33-35页 |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评价分析 | 第35-38页 |
·三江源区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评价 | 第36-37页 |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不同服务使用价值构成分析 | 第37-38页 |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贴现调整 | 第38-41页 |
·价值贴现方法 | 第38-39页 |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使用价值现值评价 | 第39-41页 |
第5章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非使用价值评价 | 第41-53页 |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41-42页 |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42-49页 |
·样本特征统计分析 | 第42-44页 |
·单变量描述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 第46-49页 |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非使用价值评价分析 | 第49-51页 |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非使用价值贴现调整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评价 | 第53-56页 |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 | 第53-55页 |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析 | 第53-54页 |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特征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7章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对策建议 | 第56-59页 |
·加大国家投资,以及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发挥财政资金在环境保护中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 第56页 |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 第56-57页 |
·利用自然环境开发旅游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第57页 |
·设立专类观测站,以观测环境变化,记录数据 | 第57-58页 |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旅游规范,树立群众环境保护意识 | 第58-59页 |
不足及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件A 青海省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调查问卷 | 第66-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