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绿地景观规划研究--以诸城市昌城镇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城镇的起源与发展 | 第11-14页 |
·城镇的概念 | 第11-12页 |
·城镇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新型城镇与传统城镇的区别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城镇化 | 第14页 |
·新型城镇化 | 第14页 |
·城镇景观 | 第14-15页 |
·城镇绿地 | 第15-16页 |
·国内外城镇绿地景观规划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新型城镇绿地景观规划研究 | 第21-38页 |
·城镇园林绿地类型 | 第21页 |
·城镇绿地景观的功能 | 第21-22页 |
·城镇绿地景观的经济功能 | 第21页 |
·城镇绿地景观的社会功能 | 第21页 |
·城镇绿地景观的生态功能 | 第21-22页 |
·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城乡一体化 | 第22页 |
·可持续发展 | 第22页 |
·景观生态学 | 第22-23页 |
·景观三元论 | 第23-24页 |
·园林美学 | 第24页 |
·规划原则 | 第24-25页 |
·各类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 第25-38页 |
·城镇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 第25-32页 |
·城镇线形、带状绿地规划设计 | 第32-35页 |
·城镇大块绿地规划设计 | 第35-36页 |
·城镇小块绿地规划设计 | 第36-37页 |
·城镇零星绿地规划设计 | 第37-38页 |
第3章 诸城市昌城镇绿地景观现状分析 | 第38-60页 |
·昌城镇概况 | 第38-40页 |
·地理区位 | 第38页 |
·历史沿革 | 第38页 |
·自然资源 | 第38-39页 |
·社会经济 | 第39页 |
·人文历史 | 第39-40页 |
·昌城镇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 第40-54页 |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数据的准备及预处理 | 第41-44页 |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 | 第44-47页 |
·昌城镇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 第47-53页 |
·昌城镇景观格局分析总结 | 第53-54页 |
·昌城镇绿地景观实地调研分析 | 第54-60页 |
·各类绿地景观现状分析 | 第54-58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8-59页 |
·发展优势 | 第59-60页 |
第4章 诸城市昌城镇绿地景观规划 | 第60-78页 |
·规划范围 | 第60页 |
·规划理念、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 第60-61页 |
·规划理念 | 第60页 |
·规划原则 | 第60-61页 |
·指导思想 | 第61页 |
·规划布局 | 第61-64页 |
·整体格局定位 | 第61-62页 |
·总体规划布局 | 第62-64页 |
·昌城镇绿地分类规划 | 第64-72页 |
·公园绿地规划 | 第64-66页 |
·防护绿地规划 | 第66-69页 |
·生产绿地规划 | 第69页 |
·附属绿地规划 | 第69-72页 |
·其他绿地规划 | 第72页 |
·河流绿地详细规划设计 | 第72-78页 |
·河道沿岸绿化设计 | 第72-74页 |
·远水岸绿化设计 | 第74-75页 |
·驳岸改造设计 | 第75-78页 |
第5章 结语 | 第78-8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78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8-80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