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训练对高校乒乓球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影响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的依据 | 第8页 |
|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 ·实践意义 | 第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 ·“choking”定义回顾 | 第9-10页 |
| ·“choking”现象理论模型 | 第10-15页 |
| ·干扰理论假说 | 第11-12页 |
| ·自动执行理论假说 | 第12-13页 |
| ·倒“U”型理论假说 | 第13-15页 |
| ·“choking“现象干预方法现状 | 第15-18页 |
| ·目标设置方法 | 第15页 |
| ·自我控制 | 第15-16页 |
| ·运动技能内隐学习 | 第16-17页 |
| ·音乐放松的疗法 | 第17页 |
| ·表象训练 | 第17-18页 |
| ·正念训练 | 第18-21页 |
| ·正念训练缓解“choking”现象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0页 |
| ·正念训练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3 实验设计 | 第21-34页 |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1-22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22页 |
| ·实验法 | 第22页 |
| ·访谈法 | 第22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22页 |
| ·研究工具 | 第22-23页 |
| ·筛选“choking”现象人员的实验设计 | 第23-28页 |
| ·实验任务 | 第23-24页 |
| ·实验条件 | 第24-25页 |
| ·压力情景效果检验 | 第25页 |
| ·“choking”指数的操作性定义 | 第25-26页 |
| ·压力下“choking”现象分析 | 第26-28页 |
| ·对“choking”现象运动员进行正念训练 | 第28-30页 |
| ·实验前 | 第28页 |
| ·正念干预训练 | 第28-30页 |
| ·实验后 | 第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 ·数据分析 | 第30-33页 |
| ·讨论 | 第33-34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4页 |
| ·建议 | 第34-36页 |
| 5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附件 | 第38-43页 |
| 附件 1:《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 第38-40页 |
| 附件 2:《五因素正念量表》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