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1 绪论 | 第15-25页 |
·土壤中磷的形态及其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磷循环 | 第15页 |
·土壤中磷的形态 | 第15-16页 |
·土壤中各形态磷的生物有效性 | 第16页 |
·土壤磷的形态分析方法 | 第16-18页 |
·土壤中磷素的化学分级 | 第16-17页 |
·土壤中有机磷的酶水解法分析 | 第17页 |
·土壤中磷素形态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7-18页 |
·土壤中磷素形态的核磁共振分析 | 第18页 |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 第18-21页 |
·生物炭的概念及制备 | 第18-19页 |
·生物炭的理化特性 | 第19页 |
·生物炭加入到土壤中的作用 | 第19-20页 |
·生物炭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20页 |
·生物炭对磷的反应过程机制和意义 | 第20-21页 |
·立项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21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采用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不同材料和温度对生物炭磷含量和形态转化影响:化学分级和核磁共振研究 | 第25-39页 |
·方法和材料 | 第26-28页 |
·供试原料 | 第26页 |
·制备条件 | 第26页 |
·各参数测量方法 | 第26-28页 |
·生物炭中磷的回收率 | 第26页 |
·总磷的测定(H2SO4-H2O2消煮) | 第26-27页 |
·有机磷(TOP)的测定(灼烧和未灼烧之差) | 第27页 |
·无机磷(TIP)的测定 | 第27页 |
·磷的形态分级 | 第27页 |
·核磁提取液 | 第27页 |
·固体核磁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7页 |
·生物炭中总磷(TP)、总无机磷(TIP)、总有机磷(TOP)的变化 | 第28-29页 |
·生物炭的回收率 | 第29-30页 |
·生物炭中磷的形态分级 | 第30-33页 |
·生物炭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及其转化:液体核磁共振分析 | 第33-35页 |
·生物炭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及其转化:固体核磁共振分析 | 第35-3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7-39页 |
3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中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 第39-61页 |
·前言 | 第39-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土壤样品采集 | 第40页 |
·土壤培养实验 | 第40-41页 |
·生物炭同土壤培养 | 第40页 |
·磷肥、生物炭和土壤培养 | 第40-41页 |
·土壤中各形态磷和阳离子的测定 | 第41页 |
·土壤中磷的形态分级:化学分级提取 | 第41页 |
·阳离子的测量 | 第41页 |
·p H和EC的测定 | 第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激发效应 | 第41页 |
·磷肥的转化 | 第41-42页 |
·统计分析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8页 |
·土壤的一些属性 | 第42页 |
·加入生物炭土壤培养实验 | 第42-50页 |
·加入小麦生物炭培养的酸性土壤中磷的形态分级 | 第42-45页 |
·加入小麦生物炭培养的酸性土壤中生物炭同磷的激发效应 | 第45-46页 |
·加入小麦生物炭培养的碱性土壤中磷的形态分级 | 第46-49页 |
·加入小麦生物炭培养的碱性土壤中生物炭与磷的激发效应 | 第49-50页 |
·加入磷肥和生物炭培养实验 | 第50-56页 |
·加入磷肥和小麦生物炭培养的酸土中磷的形态分级 | 第50-54页 |
·加入磷肥和小麦生物炭培养的碱土中磷的形态分级 | 第54-56页 |
·加入生物炭培养的土壤的p H和EC | 第56-57页 |
·加入生物炭培养的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与不同阳离子之间的关系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1页 |
4 生物炭对碱性土壤碱蓬生长和磷素吸收的影响 | 第61-7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2页 |
·培养方法 | 第62页 |
·只加生物炭处理的土壤碱蓬培养实验 | 第62页 |
·加入磷肥和生物炭处理的土壤碱蓬培养实验 | 第62页 |
·测量指标 | 第62-63页 |
·碱蓬的生物量 | 第62页 |
·碱蓬中的总磷 | 第62-63页 |
·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磷 | 第63页 |
·土壤中的磷酸酶 | 第63页 |
·数据处理 | 第63-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0页 |
·生物炭添加对碱蓬生物量以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 第64-65页 |
·在加入磷肥的情况下,生物炭添加对碱蓬生物量和磷素吸收的影响 | 第65-66页 |
·磷肥、种植次数、生物炭处理对碱蓬生物量和磷素吸收的影响 | 第66-67页 |
·不同处理的土壤中,培养完碱蓬之后,土壤中磷酸酶的活性 | 第67-68页 |
·不同处理的土壤中,培养完碱蓬之后,土壤中微生物量磷的情况 | 第68-69页 |
·碱蓬的生物量以及TP与碱土中不同形态磷的关系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创新点 | 第73页 |
·建议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