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高度连续箱梁剪力滞效应及长悬臂板内力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 ·剪力滞效应计算方法介绍 | 第9-12页 |
| ·剪力滞效应的基本概念 | 第9页 |
| ·国内外剪力滞效应计算理论 | 第9-12页 |
| ·悬臂板内力计算方法介绍 | 第12-13页 |
| ·国外悬臂板内力计算方法 | 第12页 |
| ·国内悬臂板内力计算方法 | 第12-13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2 剪力滞求解表达式推导 | 第15-24页 |
| ·比拟法的基本假定 | 第15页 |
| ·加劲杆等效面积计算 | 第15-17页 |
| ·剪力流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 第17-19页 |
| ·变截面连续梁自重荷载作用下剪力滞效应的求解 | 第19-22页 |
| ·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的法向应力表达式 | 第19-21页 |
| ·简支梁受集中荷载作用的法向应力表达式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3 剪力滞效应理论计算与有限元软件模拟 | 第24-38页 |
| ·桥梁概况 | 第24-25页 |
| ·超静定结构计算结果 | 第25-26页 |
| ·第三支点截面剪力滞系数计算 | 第26-31页 |
| ·所求支点截面特征 | 第26-28页 |
| ·剪力滞系数计算 | 第28-31页 |
| ·第二跨跨中截面剪力滞系数计算 | 第31-34页 |
| ·所求跨中截面特征 | 第31-33页 |
| ·剪力滞系数计算 | 第33-34页 |
| ·有限元软件模拟 | 第34-36页 |
| ·ANSYS建模过程 | 第34-35页 |
| ·ANSYS计算结果 | 第35-3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长悬臂板内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38-53页 |
| ·按贝达巴赫公式计算悬臂根部负弯矩 | 第40-42页 |
| ·数据及参数确定 | 第40-41页 |
| ·根部负弯矩计算 | 第41-42页 |
| ·有限元软件模拟 | 第42-45页 |
| ·ANSYS建模过程 | 第42-44页 |
| ·ANSYS计算结果 | 第44-45页 |
| ·长悬臂板横桥向正弯矩分析 | 第45-50页 |
| ·单侧车轮荷载作用下横桥向正弯矩分析 | 第45-47页 |
| ·标准车辆荷载作用下横桥向正弯矩分析 | 第47-49页 |
| ·线性均布荷载作用下横桥向正弯矩分析 | 第49-50页 |
| ·长悬臂板纵桥向正弯矩分析 | 第50-51页 |
| ·单侧车轮荷载作用下纵桥向正弯矩分析 | 第50页 |
| ·标准车辆荷载作用下纵桥向正弯矩分析 | 第50-51页 |
| ·线性均布荷载作用下纵桥向正弯矩分析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5 长悬臂板板内最大正弯矩分布规律的探讨 | 第53-62页 |
| ·单车轮荷载作用下最大正弯矩规律 | 第53-57页 |
| ·横桥向最大正弯矩位置的确定及其分布规律 | 第53-56页 |
| ·纵桥向最大正弯矩位置的确定及其分布规律 | 第56-57页 |
| ·双车轮荷载作用下最大正弯矩规律 | 第57-61页 |
| ·横桥向最大正弯矩位置的确定及其分布 | 第58-60页 |
| ·纵桥向最大正弯矩位置的确定及其分布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附录 | 第65-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