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2 武松形象概论 | 第14-22页 |
·武松形象的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 | 第15-19页 |
·武松的勇猛 | 第15-17页 |
·武松的“忠义” | 第17-19页 |
·《金瓶梅》中的莽汉武松形象 | 第19-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3 武松形象的影视改编 | 第22-32页 |
·影响改编的因素 | 第22-23页 |
·改编的基本原则 | 第23-24页 |
·改编的基本方法 | 第24-31页 |
·横向移植式 | 第25-26页 |
·情节加减式 | 第26-28页 |
·取材再造式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4 从单一到复杂——武松影视形象的不断演变 | 第32-48页 |
·含有武松形象的影视剧梳理 | 第33-35页 |
·武松影视形象的演变(2000 年之前) | 第35-41页 |
·第一阶段中武松的影视形象(1927——1982) | 第36-37页 |
·第二阶段中武松的影视形象(1983——2000) | 第37-41页 |
·第三阶段中武松的影视形象(2000——) | 第41-46页 |
·2011 年版《水浒传》中的影视形象 | 第41-43页 |
·2013 版《武松》中的人性化的回归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5 武松影视剧多次改编的原因及影响 | 第48-58页 |
·改编的原因 | 第48-51页 |
·国人的英雄情结 | 第48-49页 |
·商业利益的驱动 | 第49-50页 |
·名著的民族文化认同 | 第50-51页 |
·改编的影响 | 第51-58页 |
·名著改编风潮之下存在的问题 | 第51-54页 |
·名著改编的发展方向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