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林业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基于农户视角的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绩效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7页
   ·研究背景第11-14页
     ·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演化过程第12-13页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介绍第13-14页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4-16页
     ·研究目的第14页
     ·研究意义第14-16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6-24页
     ·关于制度与产权制度的研究第16-17页
     ·关于土地产权制度的研究第17-20页
     ·关于林业产权制度的研究第20-21页
     ·关于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的研究第21-23页
     ·文献评述第23-24页
   ·研究方法第24-26页
     ·研究方法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26-27页
第二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理论基础第27-37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7-28页
     ·绩效第27页
     ·收入结构第27-28页
     ·林地第28页
   ·理论基础第28-33页
     ·产权理论第29-30页
     ·制度第30页
     ·产权制度第30-31页
     ·林业产权制度第31-33页
   ·集体林产权制度绩效机制分析第33-37页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第33-34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机制分析第34-37页
第三章 集体林权改革绩效描述性分析第37-59页
   ·数据来源第37-38页
   ·案例县的基本情况第38-41页
   ·样本农户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第41-45页
     ·样本农户对主体改革情况的评价第42-43页
     ·样本农户对配套改革情况的评价第43-45页
     ·集体林改后样本农户的政策需求第45页
   ·集体林改制度改革后样本农户投入产出变化情况第45-55页
     ·样本农户林业生产要素投入、产出和收入变化情况第45-54页
     ·样本农户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收入变化情况第54-55页
     ·样本农户非农投入和收入变化情况第55页
   ·实证分析变量的描述第55-59页
第四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分析第59-69页
   ·研究背景第59-60页
   ·研究方法第60-61页
   ·实证分析第61-67页
     ·样本农户生产要素模型的经验性结果第61-65页
     ·样本农户生产要素实证结果讨论与分析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第69-83页
   ·研究背景第69-70页
   ·研究方法第70-73页
   ·样本农户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测算与分析第73-77页
     ·样本农户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测算与分解结果第73-75页
     ·不同组群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估计与分析第75-77页
   ·实证分析第77-81页
     ·样本农户总收入生产效率模型经验性结果第77-79页
     ·样本农户农业收入生产效率模型经验性结果第79-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六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及其结构的影响分析第83-99页
   ·研究背景第83-84页
   ·研究方法第84-86页
   ·实证分析第86-98页
     ·经验性结果第86-93页
     ·不同案例县、收入群体、森林资源丰度群体收入贡献值的估计与分析第93-95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样本农户收入贡献值的估计与分析第95-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七章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变化路径的影响分析第99-109页
   ·研究背景第99页
   ·研究方法第99-102页
   ·实证分析第102-106页
     ·样本农户收入模型的经验性结果第102-103页
     ·样本农户生产要素模型的经验性结果第103-106页
   ·样本农户收入变化的贡献率测算与分析第106-108页
     ·样本农户收入变化的贡献率测算第106页
     ·样本农户收入分解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06-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第109-115页
   ·主要结论第109-112页
   ·政策建议第112-113页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作者简介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资源诅咒视角的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区相对贫困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韩城镇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