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主要写作内容、方法及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4页 |
·主要内容 | 第12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主要可能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高校债务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高等教育定位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4-15页 |
·成本分担理论 | 第15页 |
·高校债务化解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16页 |
·预算软约束理论 | 第16页 |
·内部控制理论 | 第16-18页 |
第3章 我国高校债务现状 | 第18-23页 |
·高校债务规模 | 第18-19页 |
·我国高校债务特点分析 | 第19-20页 |
·高校负债结构不合理 | 第19页 |
·负债化债形式单一 | 第19-20页 |
·高校债务风险隐蔽性较强 | 第20页 |
·高校债务风险分析 | 第20-23页 |
·高校债务的内部风险分析 | 第20-21页 |
·高校债务的外部风险分析 | 第21-23页 |
第4章 高校债务成因分析 | 第23-31页 |
·高校债务形成的内部原因 | 第23-27页 |
·高校扩招是债务形成的直接原因 | 第23-25页 |
·高校发展战略缺乏规划,推高债务规模 | 第25页 |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高校办学效益不高 | 第26-27页 |
·高校债务形成的外部原因 | 第27-29页 |
·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第27-28页 |
·高校贷款环境宽松 | 第28-29页 |
·教育投融资渠道单一 | 第29页 |
·高校债务成因分析——吉林大学为例 | 第29-31页 |
·吉林大学高校债务规模变化 | 第29页 |
·吉林大学巨额负债成因 | 第29-31页 |
第5章 国外促进高校发展途径比较与借鉴 | 第31-39页 |
·西方高校内部控制完善,高校办学效率高 | 第31-32页 |
·内部控制体系完整 | 第31页 |
·内部控制环境较好 | 第31-32页 |
·内部控制制度严格 | 第32页 |
·美国高校筹资灵活,融资渠道具有多元化格局 | 第32-35页 |
·财政拨款体系完善 | 第32-33页 |
·社会服务、销售和学费收入在高校经费中占有较大份额 | 第33页 |
·捐款收入制度完善 | 第33-34页 |
·高校负债融资 | 第34-35页 |
·加拿大政府对教育事业拨款数额充足 | 第35页 |
·英国高校资金来源趋于多元化 | 第35-36页 |
·发达国家建设高校的经验对化解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启示 | 第36-39页 |
·国家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未来财政拨款仍需加大 | 第36页 |
·完善社会捐赠体系,提高捐赠占我国高校资金来源的比重 | 第36-37页 |
·提升办学质量,吸引国际留学生 | 第37页 |
·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高校办学效率 | 第37页 |
·健全资本市场,提升高校融资渠道 | 第37-39页 |
第6章 化解当前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建议 | 第39-48页 |
·高校应加强自身建设,主动化解债务风险 | 第39-42页 |
·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 | 第39-40页 |
·设立高校资金募集专门管理机构,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 | 第40-41页 |
·合理规划校园建设,提升高校办学质量 | 第41-42页 |
·充分利用其他金融手段筹集教育资金 | 第42页 |
·政府应积极支持高校建设,帮助高校化解债务 | 第42-44页 |
·增加高校财税扶持力度,引导高校化解债务 | 第42-43页 |
·建立政府调控的贷款机制,加强政府统筹管理力度 | 第43-44页 |
·社会大众应积极为高校化债做贡献 | 第44-48页 |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提升高校办学透明度 | 第44-45页 |
·拓宽高校融资途径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