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引言 | 第9页 |
·垃圾渗滤液 | 第9-12页 |
·垃圾渗滤液水质特征 | 第9-11页 |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 | 第11-12页 |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 第12-15页 |
·土地处理 | 第12页 |
·合并处理 | 第12-13页 |
·生物处理技术 | 第13页 |
·高级氧化技术 | 第13-14页 |
·膜分离法 | 第14页 |
·活性炭吸附 | 第14-15页 |
·BAC 工艺 | 第15-23页 |
·BAC 工艺概述 | 第15-17页 |
·BAC 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7-20页 |
·BAC 联用工艺 | 第20-21页 |
·BAC 去除有机物机制 | 第21-23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5-31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COD 的测定 | 第26-27页 |
·吸附等温线的绘制 | 第27-28页 |
·其他指标测定方法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BAC 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研究 | 第28-29页 |
·原位测定 BAC 生物再生量 | 第29页 |
·BAC 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机制探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BAC 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研究 | 第31-45页 |
·引言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反应器运行方法 | 第31-32页 |
·活性炭生物再生实验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活性炭吸附、SBR 与 BAC 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比较 | 第32-34页 |
·BAC 运行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4-41页 |
·生物再生的研究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BAC 再生量的原位测定 | 第45-59页 |
·引言 | 第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9页 |
·反应器内 CO_2浓度的测定 | 第45页 |
·CO_2产生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CO_2产生量的计算 | 第46-47页 |
·不同水样 CO_2产生量与 COD 去除量的关系 | 第47-48页 |
·生物再生量的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甲烷的测定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甲烷的测定 | 第49-51页 |
·CO_2浓度变化分析 | 第51-52页 |
·蔗糖溶液 K 值测定 | 第52-53页 |
·垃圾渗滤液 K 值测定 | 第53页 |
·K 值讨论 | 第53-54页 |
·第 200~250 周期生物再生量测定 | 第54-56页 |
·第 300~360 周期生物再生量测定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BAC 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机制探析 | 第59-65页 |
·引言 | 第59页 |
·BAC 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机制探析 | 第59-63页 |
·BAC 去除有机物过程分析 | 第59-61页 |
·BAC 运行情况分析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