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0. 导论第11-16页
   ·问题的提出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1. 刑事庭前会议之基础理论第16-23页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概念第16-17页
   ·刑事庭前会议的程序功能第17-19页
     ·准备功能第17-18页
     ·整理功能第18页
     ·保障功能第18-19页
   ·刑事庭前会议的程序价值第19-23页
     ·有利于保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第19-20页
     ·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第20-21页
     ·有利于实现诉讼公平正义第21-23页
2.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之国内考察第23-35页
   ·刑事庭前会议的立法状态第23-25页
     ·新《刑诉法》修改前的立法规定第23-24页
     ·新《刑诉法》及相关法律的现行规定第24-25页
     ·新旧法律的对比分析第25页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第25-30页
     ·庭前会议程序定位欠妥当第25-27页
     ·庭前会议证据规定不够完善第27-28页
     ·庭前会议被告人参与权难以保障第28-29页
     ·庭前会议程序效力缺乏规定第29-30页
   ·刑事庭前会议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背景分析第30-35页
     ·文化背景因素第30-32页
     ·政治要求因素第32-33页
     ·公民法律意识因素第33-35页
3.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之域外比较第35-43页
   ·会议启动之比较研究第35-37页
   ·会议内容之比较研究第37-38页
   ·法律效果之比较研究第38-39页
   ·法律背景之比较研究第39-41页
   ·法律比较之本章小结第41-43页
4.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之定位与完善第43-57页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再定位第43-48页
     ·庭前会议是庭前程序第43-44页
     ·庭前会议不排除法官预判第44-45页
     ·庭前会议不单纯处理程序性问题第45-47页
     ·庭前会议具备相应司法效力第47-48页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完善的约束条件第48-51页
     ·诉讼公平正义第48-49页
     ·诉讼经济效率第49-50页
     ·诉讼集中审理第50-51页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具体完善措施第51-57页
     ·扩大参会主体第52-53页
     ·确定启动因素第53-54页
     ·排除非法证据第54-55页
     ·法定法律效果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后记第61页

论文共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刑事错案纠正制度研究
下一篇: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