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4页 |
| 2 电力网线损计算与降损措施介绍 | 第14-19页 |
| ·线损定义、分类及相关算法 | 第14-17页 |
| ·线损的基本概念 | 第14页 |
| ·线损的分类 | 第14-15页 |
| ·电网线损计算方法介绍 | 第15-17页 |
| ·降低线损的措施 | 第17-19页 |
| ·增强经济调度 | 第17页 |
| ·优化电网运行方式 | 第17-18页 |
| ·加强电网改造和更换高耗能设备 | 第18页 |
| ·加强线损管理工作 | 第18-19页 |
| 3 降损综合计算系统各模块数学模型及算法 | 第19-41页 |
| ·潮流计算模块 | 第19-24页 |
| ·潮流计算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 ·牛顿—拉夫逊法原理及修正方程 | 第21-23页 |
|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求解过程 | 第23-24页 |
| ·无功优化模块 | 第24-30页 |
|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目标函数 | 第24-27页 |
|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二阶模型 | 第27-30页 |
| ·高压电网线损计算模块 | 第30-31页 |
| ·中压电网线损计算模块 | 第31-34页 |
| ·中压配电线路无功补偿优化配置模块 | 第34-37页 |
| ·数学模型介绍 | 第34-35页 |
| ·内层优化 | 第35-36页 |
| ·外层优化 | 第36-37页 |
| ·低压配电网负荷优化配置模块 | 第37-41页 |
| ·低压线损、不平衡度计算数学模型 | 第37-38页 |
| ·低压线损、不平衡度计算的算法 | 第38-39页 |
| ·单相负荷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 | 第39-41页 |
| 4 电网降损综合计算及辅助决策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41-45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电网降损综合计算与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 | 第41-44页 |
| ·电网降损综合计算与辅助决策系统的实现 | 第44-45页 |
| 5 电网降损综合计算图形化软件的开发 | 第45-54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Microsoft Visio2003图形软件介绍 | 第45-46页 |
| ·本软件的可视化开发过程 | 第46-54页 |
| ·可视化建模工具 | 第47-49页 |
| ·可视化参数输入 | 第49-51页 |
| ·电气计算与报表生成 | 第51-54页 |
| 6 软件介绍与计算实例 | 第54-63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软件特点 | 第54-55页 |
| ·软件描述 | 第55-58页 |
| ·软件界面介绍 | 第55-57页 |
| ·软件功能介绍 | 第57-58页 |
| ·计算实例 | 第58-63页 |
| ·新乡地区220kV电网 | 第59-63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总结 | 第63页 |
| ·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