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9-31页 |
·纤维吸附材料 | 第19-20页 |
·活性碳纤维 | 第19-20页 |
·离子交换纤维 | 第20页 |
·螯合纤维 | 第20页 |
·纳米纤维 | 第20-23页 |
·静电纺丝技术 | 第20-23页 |
·海岛型复合纺丝 | 第23页 |
·分子印迹技术 | 第23-27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 | 第24页 |
·MIPs的制备方法 | 第24-26页 |
·应用现状 | 第26-27页 |
·MIT的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27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31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7-29页 |
·创新之处 | 第2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植酸改性聚氨酯湿纺纤维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研究 | 第31-38页 |
·前言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1-32页 |
·植酸改性聚氨酯湿纺纤维的制备 | 第32页 |
·吸附性能测试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纺丝液浓度的选择 | 第33页 |
·凝固浴的选择 | 第33页 |
·植酸加入量对改性纤维可纺性及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34-35页 |
·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6页 |
·饱和吸附容量对比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第3章 聚氨酯及改性聚氨酯电纺纤维的制备 | 第38-46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8-39页 |
·电纺纤维的制备 | 第39页 |
·性能测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PU浓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纺丝电压的影响 | 第40-41页 |
·接收距离的影响 | 第41-43页 |
·电纺纤维的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动态接触角测试 | 第43-44页 |
·力学性能 | 第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第4章 植酸/PU电纺纤维对铅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 第46-50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6页 |
·吸附性能测试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48页 |
·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时间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47页 |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47-48页 |
·纤维膜吸附容量对比 | 第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第5章 铅离子印迹改性聚氨酯湿纺纤维的研究 | 第50-63页 |
·前言 | 第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50-51页 |
·改性PU纤维表面接枝AA | 第51-52页 |
·铅离子印迹纤维的制备 | 第52页 |
·印迹材料吸附性能研究 | 第52-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改性PU纤维表面接枝AA | 第53-59页 |
·印迹材料吸附性能研究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第6章 Pb~(2+)印迹聚氨酯电纺纤维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 第63-73页 |
·引言 | 第63页 |
·实验部分 | 第63-66页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63-64页 |
·表面接枝丙烯酸 | 第64-65页 |
·印迹纤维膜的制备 | 第65页 |
·印迹材料吸附性能研究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2页 |
·PU电纺纤维膜表面接枝AA的研究 | 第66-69页 |
·印迹纤维膜的吸附能力研究 | 第69-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了植酸改性聚氨酯纤维 | 第73页 |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聚氨酯和植酸改性聚氨酯纳米纤维膜 | 第73页 |
·植酸改性聚氨酯电纺纤维对铅离子的吸附研究 | 第73-74页 |
·制备铅离子印迹聚氨酯湿纺纤维,研究了印迹纤维的吸附能力和特异识别能力 | 第74页 |
·制备铅离子印迹聚氨酯电纺纤维,研究了印迹纤维膜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