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北部沙河街组温压场与油气相态演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流体包裹体测温法恢复古温压 | 第10-11页 |
·生烃模拟与烃类相态演化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及油气地质概况 | 第14-25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9页 |
·研究区位置及勘探现状 | 第14-15页 |
·地层沉积特征 | 第15-16页 |
·构造及演化特征 | 第16-19页 |
·烃源岩及油气分布特征 | 第19-25页 |
·烃源岩时空展布及主要特征 | 第19-20页 |
·油气分布特征 | 第20-25页 |
第三章 温度场和压力场特征 | 第25-48页 |
·现今温压场特征 | 第25-28页 |
·现今温度场特征 | 第25-27页 |
·不同地区实测地层压力特征 | 第27-28页 |
·成藏期古温压场恢复 | 第28-32页 |
·流体包裹体法 | 第28-29页 |
·盆地模拟法 | 第29-32页 |
·温压场演化特征 | 第32-48页 |
·温度场演化特征 | 第32-36页 |
·压力场演化特征 | 第36-48页 |
第四章 油气相态演化类型及充注序列 | 第48-58页 |
·油气相态演化类型 | 第48-52页 |
·原油裂解 | 第48-50页 |
·气侵富化 | 第50页 |
·油溶气出溶 | 第50-52页 |
·不同地区油气充注序列 | 第52-58页 |
·桥白地区 | 第52-53页 |
·文留地区 | 第53-55页 |
·濮卫地区 | 第55-58页 |
第五章 油气相态演化的主控因素 | 第58-67页 |
·烃源岩母质类型对油气生成时相态的影响 | 第58-59页 |
·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对油气生成时相态的影响 | 第59-64页 |
·温压环境与运聚过程中油气相态演化的关系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