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岭油田油井防偏磨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 ·目的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技术现状 | 第8-10页 |
| ·国内外防偏磨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 ·技术路线和技术关键 | 第12-13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第2章 油井偏磨分析 | 第14-23页 |
| ·油井偏磨的产生因素 | 第14-20页 |
| ·井斜对管杆偏磨的影响 | 第15页 |
| ·产出介质对杆管偏磨的影响 | 第15-17页 |
| ·油井作业工况对管杆偏磨的影响 | 第17-19页 |
| ·管、杆的材质和加工 | 第19-20页 |
| ·欢喜岭油田油井偏磨状况 | 第20-22页 |
| ·概述 | 第20页 |
| ·高含水的影响 | 第20-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三维井眼抽油杆受力分析 | 第23-3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3页 |
| ·抽油杆上冲程受力分析 | 第23-27页 |
| ·下冲程抽油杆微元受力状况分析 | 第27-30页 |
| ·考虑液阻力效应 | 第30-36页 |
| ·产液的流体粘滞作用产生的沿程损失 | 第30-33页 |
| ·产液通过接箍和扶正器产生的局部阻力损失 | 第33-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防偏磨软件设计 | 第37-49页 |
| ·井眼轨迹插值 | 第37-40页 |
| ·井斜角与方位角插值 | 第37-38页 |
| ·井眼位置函数插值 | 第38-40页 |
| ·扶正器位置计算 | 第40-44页 |
| ·上冲程扶正器间距判定 | 第40-41页 |
| ·下冲程的扶正器距离判定 | 第41-44页 |
| ·程序设计 | 第44-48页 |
| ·程序设计流程 | 第45-46页 |
| ·软件介绍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实例应用 | 第49-62页 |
| ·实例计算分析 | 第49-51页 |
| ·欢2-16-311井分析 | 第51-54页 |
| ·油井概况 | 第51页 |
| ·计算结果 | 第51-54页 |
| ·欢2-11-516井分析 | 第54-57页 |
| ·油井概况 | 第54-55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欢2-13-508井 | 第57-59页 |
| ·油井概况 | 第57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 ·欢2-8-012井 | 第59-61页 |
| ·油井概况 | 第59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 ·实际应用结论 | 第61-6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 | 第67-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