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英文缩略符号说明 | 第9-11页 |
| 一、前言 | 第11-13页 |
| 二、预实验 | 第13-15页 |
| 三、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 ·一般资料 | 第15页 |
| ·麻醉方法 | 第15-17页 |
| ·实验药物与仪器 | 第17-18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18-19页 |
| 四、结果 | 第19-22页 |
|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 第19页 |
| ·两组患儿 T1 和 T2 两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结果 | 第19-20页 |
| ·两组患儿在 T2 时间点 PaO_2,PaCO_2和 SpO_2的比较结果 | 第20页 |
| ·两组患儿在 T2 时间点肺交换功能各指标间的比较结果 | 第20-22页 |
| 五、讨论 | 第22-30页 |
| ·吸入氧浓度的选择 | 第22-23页 |
| ·BIS 值与 2-6 岁年龄患儿麻醉镇静催眠深度的相关性 | 第23-24页 |
| ·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第24-25页 |
| ·不同吸氧浓度对 PA-aO_2的影响 | 第25-26页 |
| ·不同吸氧浓度对 RI 和 PaO_2/PAO_2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不同吸氧浓度对 PaO_2/FiO_2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实验中的不足与展望 | 第28-30页 |
| 六、结论 | 第30-31页 |
| 七、附图 | 第3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 综述 | 第42-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学术活动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