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相关概念的选择 | 第11-14页 |
| ·农业生态旅游 | 第11页 |
| ·突发事件 | 第11-12页 |
| ·应对机制 | 第12-14页 |
| 2 农业生态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应对现状 | 第14-20页 |
| ·农业生态旅游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面临严峻形势 | 第14-16页 |
| ·自然灾害频发 | 第14页 |
| ·社会环境复杂 | 第14-15页 |
| ·突发事件呈现全球化趋势 | 第15页 |
| ·危机意识落后于形势需求 | 第15-16页 |
| ·公众自救能力差 | 第16页 |
| ·农业生态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16-20页 |
| ·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16-17页 |
| ·信息透明度不高 | 第17页 |
| ·社会力量调动不足 | 第17-18页 |
| ·应急资金投入不足 | 第18页 |
| ·法律法规保障制度不健全 | 第18页 |
| ·善后管理不到位 | 第18-19页 |
| ·缺乏有效的问责制 | 第19-20页 |
| 3 农业生态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应对必要性及其原则 | 第20-24页 |
| ·农业生态旅游突发事件的应对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 ·经济价值 | 第20页 |
| ·政治价值 | 第20-21页 |
| ·文化价值 | 第21页 |
| ·农业生态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应对原则 | 第21-24页 |
| ·预防为主原则 | 第22页 |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22页 |
| ·及时性和公开性原则 | 第22页 |
| ·社会协同及公众参与原则 | 第22-23页 |
| ·科学及安全性原则 | 第23页 |
| ·灵活性原则 | 第23-24页 |
| 4 建立和完善农业生态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 第24-35页 |
| ·国外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经验和启示 | 第24-26页 |
| ·健全的法律体系 | 第24页 |
| ·注重知识普及和应急演练 | 第24页 |
| ·合理的机构设置 | 第24-25页 |
| ·管理信息化 | 第25页 |
| ·广泛的社会参与 | 第25-26页 |
| ·注重公众知情权 | 第26页 |
| ·构建农业生态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 第26-35页 |
| ·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 | 第26-30页 |
| ·加强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 第26-27页 |
| ·建立医疗救援体系 | 第27页 |
|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 第27页 |
| ·应急社会动员 | 第27-28页 |
| ·制定农业生态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 第28页 |
| ·强化预测预警 | 第28-29页 |
| ·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 第29-30页 |
| ·加强国际合作 | 第30页 |
| ·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 | 第30-32页 |
| ·迅速反应,控制事态 | 第31页 |
| ·查找突发事件根源,迅速作出决策 | 第31页 |
| ·实施救援工作 | 第31页 |
| ·协调联动争取外援,共度危机 | 第31-32页 |
| ·及时公布事件进展,统一信息口径 | 第32页 |
| ·恢复与重建机制 | 第32-35页 |
| ·旅游目的地社会秩序重建 | 第32页 |
| ·基础设施重建 | 第32-33页 |
| ·救助补偿和理赔 | 第33页 |
| ·心理重建 | 第33-34页 |
| ·旅游目的地形象恢复 | 第34页 |
| ·事后总结反思 | 第34-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