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群星奖”获奖作品看群众舞蹈的专业化倾向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7页 |
| 一、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三、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第一章 群星奖及其历史沿革 | 第17-22页 |
| 第一节 群星奖的历史沿革 | 第17-20页 |
| 第二节 群星奖的设置情况 | 第20-22页 |
| 一、 指导思想 | 第20页 |
| 二、 工作原则 | 第20-21页 |
| 三、 奖项设置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群星奖舞蹈作品获奖情况及分析 | 第22-31页 |
| 第一节 群星奖舞蹈作品获奖情况 | 第22-24页 |
| 第二节 群星奖舞蹈评奖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 一、 专业化的倾向 | 第24-28页 |
| 二、 未能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群众舞蹈的本质特征与社会功能 | 第31-52页 |
| 第一节 群众舞蹈的本质特征 | 第31-39页 |
| 一、 群众性 | 第31-33页 |
| 二、 自娱性 | 第33-35页 |
| 三、 承传性 | 第35-36页 |
| 四、文化导向性 | 第36-39页 |
| 第二节 群众舞蹈的社会功能 | 第39-52页 |
| 一、 宣传教化功能 | 第39-43页 |
| 二、 精神调剂功能 | 第43-48页 |
| 三、 团结凝聚功能 | 第48-52页 |
| 第四章 对群星奖及群众舞蹈未来发展的建议 | 第52-66页 |
| 第一节 对群星奖未来发展的建议 | 第53-62页 |
| 一、 把握群众舞蹈的主要特征 | 第53-56页 |
| 二、 注重群众舞蹈的社会作用 | 第56-59页 |
| 三、 强化群众舞蹈的现代意识 | 第59-62页 |
| 第二节 对群众舞蹈未来发展的展望 | 第62-66页 |
| 结语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