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三支点多履带行走装置支撑球铰设计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多履带行走装置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 第11-14页 |
| ·多履带行走装置上的支撑球铰 | 第14-15页 |
| ·多履带行走装置与支撑球铰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有限元分析技术与ANSYS软件 | 第19-25页 |
| ·有限元法介绍 | 第19-20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19-20页 |
| ·有限元法的特点 | 第20页 |
|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 第20-22页 |
| ·ANSYS软件功能简介 | 第20-21页 |
| ·ANSYS软件的特点与应用 | 第21-22页 |
| ·协同仿真平台ANSYS-Workbench | 第22-24页 |
| ·ANSYS-Workbench产生背景 | 第22页 |
| ·ANSYS-Workbench的设计思想 | 第22-23页 |
| ·ANSYS-Workbench的特点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支撑球铰的受力分析与设计计算 | 第25-37页 |
| ·侧三支点多履带行走装置支撑球铰的受力分析 | 第25-33页 |
| ·多履带行走装置转弯行驶阻力公式推导 | 第26-31页 |
| ·多履带行走装置转弯行驶阻力计算 | 第31-33页 |
| ·支撑球铰的设计要求 | 第33-34页 |
| ·支撑球铰球衬材料的选取 | 第33页 |
| ·支撑球铰需要满足的条件 | 第33-34页 |
| ·支撑球铰的传统设计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4章 支撑球铰的接触分析 | 第37-55页 |
| ·接触问题与有限元分析 | 第37-42页 |
| ·弹性接触理论 | 第37-39页 |
| ·接触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的发展与现状 | 第39-40页 |
| ·ANSYS接触分析介绍 | 第40-42页 |
| ·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与参数化模型 | 第42-43页 |
| ·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 | 第42页 |
| ·支撑球铰参数设定 | 第42-43页 |
| ·不考虑球衬时支撑球铰的接触分析 | 第43-49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 ·赫兹公式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 | 第45-46页 |
| ·球铰内部结构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46-48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 ·考虑球衬时支撑球铰的接触分析 | 第49-53页 |
| ·支撑球铰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 ·接触分析结果对比 | 第50-52页 |
| ·球衬厚度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5章 支撑球铰的疲劳分析 | 第55-65页 |
| ·疲劳问题与有限元分析 | 第55-57页 |
| ·疲劳的基本概念 | 第55页 |
|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 第55-57页 |
| ·ANSYS-Workbench疲劳分析模块 | 第57-58页 |
| ·支撑球铰的疲劳分析过程 | 第58-61页 |
| ·建立支撑球铰模型 | 第58页 |
| ·设置接触对 | 第58-59页 |
| ·定义材料特性 | 第59-60页 |
| ·施加约束和载荷 | 第60-61页 |
| ·设定需要的结果 | 第61页 |
| ·支撑球铰疲劳计算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 ·总结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