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史论文

从隔离的自我到异质性的他人:论列维纳斯的绝对伦理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导论第11-23页
 一、选题缘起及背景第11-12页
 二、主要参考文献评述第12-20页
  (一) 相关的列维纳斯著作评述第12-17页
  (二) 国内列维纳斯伦理学研究相关文献第17-18页
  (三) 国外列维纳斯伦理学研究基本现状第18-20页
 三、本文创新之处与重难点第20-21页
 四、本文结构框架第21-23页
第一章 反抗总体性的暴力第23-62页
 第一节 总体性与外在性第23-28页
  一、总体性的暴力第23-26页
  二、外在性的进入第26-28页
 第二节 超越意向性和存在论总体第28-43页
  一、意识内在性的打破:超越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第29-33页
  二、从存在到他人:逃离海德格尔的“氛围”第33-38页
  三、总体性之外:罗森茨威格的启发第38-43页
 第三节 神学的超越第43-52页
  一、原始的伦理事件是第一神学第44-47页
  二、上帝观念的伦理学转向第47-50页
  三、神学与“人之为人”第50-52页
 第四节 伦理学的超越第52-62页
  一、形而上学是与绝对的外在性的关系第52-55页
  二、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第55-62页
第二章 面向他人——感受性与时间第62-91页
 第一节 自我性:感受性与隔离第62-71页
  一、隔离第63-66页
  二、非反思的感受性第66-71页
 第二节 隔离与他人的进入第71-79页
  一、隔离与总体性的打破第71-72页
  二、在隔离中向他人的敞开第72-76页
  三、主体性和他人第76-79页
 第三节 时间:与他人的关系第79-91页
  一、超越科学、先验主体以及存在论的时间境域第80-84页
  二、死亡、将来和他人第84-89页
  三、时间视域中的多样性第89-91页
第三章 绝对的伦理律令——面容及其律令第91-114页
 第一节 踪迹与面容第91-100页
  一、他者的踪迹第91-94页
  二、面容第94-100页
 第二节 启示与言谈:不可见者的神显第100-109页
  一、面容的模棱两可性与直率性第100-103页
  二、言谈与启示第103-109页
 第三节 谋杀的不可能性:面容的伦理律令第109-114页
  一、谋杀的不可能性第109-111页
  二、道德他律及其圣洁性第111-114页
第四章 绝对伦理的应用——不可能之可能性第114-148页
 第一节 爱:与亲密者的伦理关系第114-122页
  一、爱的矛盾性特征及其内在困境第114-116页
  二、现代性对爱的矛盾性的克服第116-118页
  三、爱的非对称性和无限责任第118-122页
 第二节 好客:与陌生人的伦理关系第122-137页
  一、无条件的好客第124-129页
  二、不好客的好客第129-134页
  三、全球政治的好客问题第134-137页
 第三节 服从:平庸的恶以及对集体的责任第137-142页
  一、从服从到集体的恶第137-140页
  二、命令、服从与善第140-142页
 第四节 正义:伦理的现实诉求第142-148页
  一、伦理奠基政治第142-145页
  二、伦理与正义的互补第145-148页
结语:列维纳斯的伦理学何以是后现代的?第148-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59页
致谢第159-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构、挪用与审美化--论威廉·斯泰伦小说的历史及其文化表征
下一篇:论涛慕思·博格的全球正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