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印刷型超宽带天线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超宽带概念及特点 | 第9-12页 |
·超宽带概念 | 第9页 |
·超宽带技术特点 | 第9-12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国内外超宽带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超宽带技术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超宽带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超宽带技术的商用实例 | 第13-14页 |
·超宽带定位系统 | 第13页 |
·家电设备与便携设备之间高速数据交换 | 第13-14页 |
·本论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天线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 | 第16-27页 |
·天线主要性能参数 | 第16-18页 |
·输入阻抗 | 第16页 |
·天线辐射方向图 | 第16-17页 |
·方向性系数 | 第17页 |
·天线增益系数 | 第17-18页 |
·极化方式 | 第18页 |
·工作频带宽度 | 第18页 |
·微带天线分析方法与辐射原理 | 第18-22页 |
·传输线分析法 | 第18-19页 |
·空腔模型理论 | 第19-20页 |
·积分方程分析法 | 第20页 |
·时域有限差分分析法 | 第20-21页 |
·微带天线辐射原理 | 第21-22页 |
·平面单极子天线辐射原理 | 第22页 |
·平面单极子天线馈电方式 | 第22-26页 |
·微带线馈电 | 第23-24页 |
·同轴线馈电 | 第24-25页 |
·共面波导馈电 | 第25页 |
·电磁耦合馈电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超宽带天线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27-38页 |
·天线小型化技术 | 第27-30页 |
·探针加载技术 | 第27-28页 |
·改变辐射单元几何形状和开槽 | 第28-29页 |
·有源加载技术 | 第29页 |
·选择高介电常数或者高磁导率的基板材料 | 第29-30页 |
·微带贴片天线频带拓展技术 | 第30-32页 |
·超宽带天线中陷波技术 | 第32-37页 |
·缝隙加载 | 第32-33页 |
·寄生单元加载 | 第33-34页 |
·缺陷地结构 | 第34-36页 |
·超宽带天线与超宽带滤波器集成设计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具有陷波可重构特性的单频段超宽带天线设计 | 第38-60页 |
·常用的超宽带天线的结构及尺寸计算方法 | 第38-41页 |
·单频段超宽带天线的设计 | 第41-46页 |
·天线结构设计 | 第41-43页 |
·实验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具有单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设计 | 第46-50页 |
·陷波原理及天线结构设计 | 第46-47页 |
·天线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槽线总长度对陷波频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具有双陷波特性超宽带天线的设计 | 第50-55页 |
·陷波可重构原理及天线结构设计 | 第50-52页 |
·天线仿真与实验测试结果 | 第52-54页 |
·槽线长度和宽度对陷波频带的影响 | 第54-55页 |
·具有陷波特性超宽带天线的等效电路 | 第55-56页 |
·具有双陷波可重构特性超宽带天线的设计 | 第56-59页 |
·具有双陷波可重构特性超宽带天线的结构 | 第56-57页 |
·具有双陷波可重构特性超宽带天线的工作原理 | 第57-58页 |
·仿真与实验测试结果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小型化多频段可重构超宽带天线设计 | 第60-66页 |
·实现原理 | 第60页 |
·天线结构设计 | 第60-62页 |
·天线仿真及实验结果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