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电视民生新闻概述 | 第13-26页 |
·“民生新闻”概念的界定 | 第13-17页 |
·关于“民生新闻”的概念 | 第14-16页 |
·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异同 | 第16-17页 |
·山西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特征观察 | 第17-19页 |
·《黄河新闻》 | 第17-18页 |
·《今晚 8:30》 | 第18-19页 |
·《拉呱》 | 第19页 |
·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审视 | 第19-26页 |
·电视民生新闻叙事方式的特点 | 第19-20页 |
·电视民生新闻的参与和互动性渐强 | 第20-21页 |
·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 | 第21-22页 |
·电视民生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和播报特色 | 第22-26页 |
第二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 | 第26-38页 |
·分析《黄河新闻》等电视民生新闻的特色 | 第27-30页 |
·流于琐碎和负面新闻造成受众认知偏差 | 第30-32页 |
·舆论监督中角色越位和侵犯隐私 | 第32-34页 |
·电视民生新闻的庸俗、娱乐特征 | 第34-35页 |
·节目趋向庸俗、娱乐的表现 | 第34页 |
·电视民生新闻庸俗的影响 | 第34-35页 |
·倡导“平民化”,拿捏好大众文化分寸 | 第35页 |
·农民失语现象观察 | 第35-38页 |
·农民失语的原因 | 第36页 |
·如何拓展农民话语空间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对策思考 | 第38-49页 |
·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标准 | 第38-39页 |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 | 第39-41页 |
·抓住地方特色,准确定位视角 | 第40页 |
·摒弃繁琐低俗,深刻挖掘价值 | 第40-41页 |
·创新传受方式,充分突显个性 | 第41页 |
·民生新闻批评性报道的反思 | 第41-43页 |
·“责任意识”民生新闻内容的主干,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 | 第43-46页 |
·加大民生新闻的引导力和舆论监督 | 第43-45页 |
·新闻从业人员应加强媒介素养 | 第45-46页 |
·提升电视民生新闻无与伦比的公信力 | 第46-49页 |
第四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 第49-56页 |
·“地域特色”方言类民生新闻悄然兴起 | 第49-51页 |
·“发展走向”公共新闻路程漫漫 | 第51-52页 |
·“以情入理”情感类民生新闻前景大好 | 第52-53页 |
·“调查研究”深度报道类民生新闻应时而生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