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研究假设 | 第13-14页 |
·研究方案 | 第14-15页 |
第2章 消费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国外相关消费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 | 第15页 |
·韦伯的消费理论 | 第15-16页 |
·齐美尔的消费理论 | 第16-17页 |
·凡勃伦的消费理论 | 第17-18页 |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 第18-19页 |
·布迪厄的消费理论 | 第19页 |
·国内相关消费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国内关于消费的研究 | 第19-20页 |
·关于我国大学生消费的经验研究 | 第20-22页 |
第3章 高校本科生恋爱消费的定量研究 | 第22-34页 |
·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22页 |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2-24页 |
·性别状况 | 第22页 |
·年级状况 | 第22-23页 |
·家庭城乡所在地分布情况 | 第23页 |
·独生子女状况 | 第23-24页 |
·家庭人均月收入分布情况 | 第24页 |
·恋爱消费主义倾向的测量 | 第24-27页 |
·“恋爱消费主义倾向指标”的确定 | 第24-25页 |
·恋爱消费主义倾向指标的样本分布 | 第25-27页 |
·“恋爱消费主义倾向”与基本变量间的关系 | 第27-34页 |
·“恋爱消费主义倾向”与性别的关系 | 第27页 |
·“恋爱消费主义倾向”与年级的关系 | 第27-28页 |
·“恋爱消费主义倾向”与家庭城乡所在地的关系 | 第28-30页 |
·“恋爱消费主义倾向”与是否独生子女的关系 | 第30-31页 |
·“恋爱消费主义倾向”与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关系 | 第31-33页 |
·总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高校本科生恋爱消费的定性分析 | 第34-42页 |
·认同对恋爱消费主义倾向的影响 | 第34-35页 |
·文化对恋爱消费主义倾向的影响 | 第35-37页 |
·社会关系对恋爱消费主义倾向的影响 | 第37-38页 |
·面子对恋爱消费主义倾向的影响 | 第38-40页 |
·传媒对恋爱消费主义倾向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5章 大学生恋爱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第42-47页 |
·恋爱消费主义倾向导致的问题 | 第42-44页 |
·注重形式上的浪漫导致恋爱消费支出过高 | 第42-43页 |
·恋爱消费结构不平衡,轻视共同发展 | 第43页 |
·面子意识导致攀比现象,不顾自身的实际状况 | 第43-44页 |
·克服恋爱消费主义倾向的对策 | 第44-47页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第44-45页 |
·进行必要的婚恋教育,树立科学的婚恋观念 | 第45-46页 |
·开展积极的消费教育,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1:《高校本科生恋爱消费的社会学分析》调查问卷 | 第50-52页 |
附录2 :恋爱消费主义倾向的测量指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