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厂商策略与快速响应和强化设计作用条件 | 第22-38页 |
·普通厂商基于博弈论的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22-25页 |
·普通厂商生产销售过程和消费者购买行为 | 第22页 |
·普通厂商-消费者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 | 第22-24页 |
·普通厂商的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24-25页 |
·厂商采用快速响应的条件 | 第25-31页 |
·QR 厂商二次生产 | 第25页 |
·QR 厂商模型与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25-26页 |
·快速响应发挥作用的条件 | 第26-30页 |
·算例分析 | 第30-31页 |
·厂商采用强化设计的条件 | 第31-37页 |
·ED 厂商通过设计增加产品价值 | 第31页 |
·ED 厂商模型与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31页 |
·强化设计发挥作用的条件 | 第3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厂商努力可改变策略型消费者比例时的策略 | 第38-47页 |
·消费者心理需求与策略型消费者比例 | 第38页 |
·努力厂商的成本和利润 | 第38-39页 |
·最优策略的存在性 | 第39-40页 |
·努力厂商的策略 | 第40-42页 |
·算例分析 | 第42-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考虑缺货影响的 QR 厂商策略 | 第47-57页 |
·缺货对厂商的影响 | 第47-48页 |
·基于博弈论的 QR 厂商定价策略 | 第48页 |
·考虑缺货影响的 QR 厂商定产策略 | 第48-50页 |
·需求和市场信息服从正态分布的 QR 厂商定产策略 | 第50-55页 |
·完全信息下厂商策略 | 第50-51页 |
·不完全信息下厂商策略 | 第51-54页 |
·信息无价值下厂商策略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季末售价与初始定价相关时厂商策略 | 第57-78页 |
·厂商季末打折行为 | 第57页 |
·季末售价与初始定价相关时普通厂商策略 | 第57-65页 |
·普通厂商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57-62页 |
·季末折扣对普通厂商策略和利润的影响 | 第62-65页 |
·季末售价与初始定价相关时 QR 厂商策略 | 第65-70页 |
·QR 厂商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65-67页 |
·季末折扣对快速响应策略的影响 | 第67-70页 |
·季末售价与初始定价相关时 ED 厂商策略 | 第70-76页 |
·ED 厂商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70-71页 |
·季末折扣对 ED 厂商策略和利润的影响 | 第71-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消费者风险偏好程度对厂商策略的影响 | 第78-88页 |
·消费者风险偏好程度对普通厂商策略的影响 | 第78-80页 |
·消费者风险偏好程度与策略型购买行为 | 第78页 |
·普通厂商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78-79页 |
·消费者风险偏好程度对普通厂商策略的影响 | 第79-80页 |
·消费者风险偏好程度对 QR 厂商策略的影响 | 第80-82页 |
·QR 厂商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80页 |
·消费者风险偏好程度对 QR 厂商策略的影响 | 第80-82页 |
·消费者风险偏好程度对 ED 厂商策略的影响 | 第82-87页 |
·ED 厂商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82-83页 |
·消费者风险偏好程度对 ED 厂商策略的影响 | 第83-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七章 季末两次减价时厂商策略 | 第88-101页 |
·普通厂商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88-92页 |
·普通厂商季末两次减价行为 | 第88页 |
·普通厂商-消费者三次销售模型 | 第88-89页 |
·普通厂商的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89-92页 |
·QR 厂商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92-97页 |
·QR 厂商二次生产时的三次销售模型 | 第92-93页 |
·QR 厂商的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93-97页 |
·ED 厂商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97-100页 |
·ED 厂商三次销售模型 | 第97-98页 |
·ED 厂商定价和定产策略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八章 Zara 案例分析 | 第101-108页 |
·Zara 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101-104页 |
·Zara 营运特点 | 第104-106页 |
·Zara 面临的问题 | 第106-108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总结 | 第108页 |
·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14-115页 |
附录 | 第115-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