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 ·电互连网络 | 第13-14页 |
| ·光互连网络 | 第14-15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32页 |
| ·光互连的基础——相关光电器件 | 第18-23页 |
| ·光开关的基本结构 | 第18-21页 |
| ·激光器 | 第21页 |
| ·调制器 | 第21-22页 |
| ·探测器 | 第22页 |
| ·传输介质 | 第22-23页 |
| ·光互连的发展——相关技术 | 第23-2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5页 |
| ·光互连的应用——典型网络结构 | 第25-30页 |
| ·光电混合网络结构 | 第26-27页 |
| ·二维 Torus 结构 | 第27-28页 |
| ·基于胖树结构的片上网络 FONoC(Fat tree-based Optical NoC) | 第28-29页 |
| ·无缓存光互连网络结构 BOIN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完整互连光交换阵列结构设计 | 第32-46页 |
| ·4×4 完整互连光交换阵列 | 第32-35页 |
| ·基于微环的典型 Crossbar 光交换阵列 | 第32-33页 |
| ·4×4 完整互连 CCOS(Completely-Connect Optical Switch)光交换阵列 | 第33-35页 |
| ·进一步优化的 CCOS 光交换阵列 | 第35页 |
| ·CCOS 阵列结构完整互连无阻塞特性 | 第35-38页 |
| ·CCOS 阵列结构的完整互连特性 | 第36-37页 |
| ·优化后的 CCOS 阵列结构完整互连特性 | 第37-38页 |
| ·对于光交换阵列插入损耗的理论分析 | 第38-41页 |
| ·Crossbar 阵列结构的插损 | 第39页 |
| ·CCOS 阵列结构的插损 | 第39-40页 |
| ·进一步优化的 CCOS 阵列结构的插损 | 第40页 |
| ·三种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 ·基于 OMNeT++实验平台的仿真验证 | 第41-44页 |
| ·OMNeT++实验平台及 PhoenixSim 环境 | 第41-42页 |
| ·基于 OMNeT++平台的实验环境搭建 | 第42-43页 |
|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N×N 规模完整互连光交换阵列结构设计 | 第46-58页 |
| ·N×N 完整互连光交换阵列结构设计假设 | 第46页 |
| ·N×N 完整互连无阻塞交换阵列的构建方法 | 第46-49页 |
| ·N×N 阵列的完整互连无阻塞特性证明 | 第49-54页 |
| ·N×N 光交换阵列结构的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通用的光交换阵列构建方法 | 第58-66页 |
| ·不同功能光交换阵列需求分析 | 第58-59页 |
| ·典型的光交换阵列结构及设计方法分析 | 第59-62页 |
| ·通用光交换阵列的设计方法 | 第62-65页 |
| ·光交换阵列的直接设计 | 第62-63页 |
| ·光交换阵列的最小微环消耗及全对称设计 | 第63-64页 |
| ·基于 N×N 完整互连的光交换阵列的退化设计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6-68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