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国—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导言 | 第8-12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主要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1-1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11-12页 |
2 文献研究及理论基础 | 第12-24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分层次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相关理论文献研究及总结 | 第13-19页 |
·关税同盟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自由贸易区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共同市场理论 | 第17-18页 |
·大市场理论 | 第18页 |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相关自由贸易区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中澳建立FTA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中澳经贸关系研究 | 第24-42页 |
·中澳两国市场开放程度分析 | 第24-26页 |
·中澳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 | 第26-30页 |
·中澳双边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第30-31页 |
·中澳双边投资发展现状 | 第31-33页 |
·投资规模分析 | 第31-32页 |
·澳大利亚投资环境 | 第32-33页 |
·中澳贸易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分析 | 第33-37页 |
·区域显性比较优势 | 第33-34页 |
·区域竞争优势 | 第34-36页 |
·贸易互补性分析 | 第36-37页 |
·中澳贸易结合度测算 | 第37-39页 |
·中澳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中澳贸易经济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42-60页 |
·中澳贸易对我国经济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42-47页 |
·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 | 第42-43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43-45页 |
·协整检验 | 第45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5-46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中澳贸易对澳大利亚经济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47-48页 |
·基于VAR模型的中澳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 第48-58页 |
·VAR模型 | 第48页 |
·变量选取 | 第48-50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50-51页 |
·协整检验 | 第51-52页 |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52-53页 |
·AR根检验 | 第53-54页 |
·模型的定阶和结果输出 | 第54-56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56-57页 |
·方差分解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60-66页 |
·中澳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 第60-61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趋势 | 第60页 |
·双方经济实力及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 第60页 |
·双方贸易及产业结构互补性强 | 第60-61页 |
·双方贸易结合度高 | 第61页 |
·贸易对双方经济促进作用明显 | 第61页 |
·中澳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现实障碍 | 第61-62页 |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第61-62页 |
·贸易不平衡的长期存在 | 第62页 |
·双方对敏感产业的贸易保护 | 第62页 |
·双方贸易促进因素的影响效果持续性弱 | 第62页 |
·促进中澳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对策建议 | 第62-65页 |
·实施有效措施缩减贸易逆差 | 第62-63页 |
·促进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型 | 第63页 |
·对敏感产业合理降税逐步开放 | 第63-64页 |
·鼓励投资双向发展 | 第64页 |
·加强能源矿产合作确保经济安全 | 第64页 |
·调整对外战略寻求深层次合作 | 第64-65页 |
·总结及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1: 模型2数据 | 第68-69页 |
附录2: 模型2检验结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