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4-15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 第17-27页 |
·金融纠纷的界定 | 第17-22页 |
·金融纠纷概述 | 第17页 |
·金融纠纷的特点 | 第17-18页 |
·金融纠纷解决机制 | 第18-21页 |
·金融纠纷各解决途径比较 | 第21-22页 |
·金融纠纷调解的界定 | 第22-23页 |
·金融纠纷调解的内涵 | 第22页 |
·金融纠纷调解的范围 | 第22-23页 |
·金融纠纷调解的基本类型 | 第23页 |
·金融纠纷调解机制优势分析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我国现行金融纠纷调解机制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37页 |
·我国现有解决金融纠纷的调解方式分析 | 第27-28页 |
·我国金融纠纷调解的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上海金融纠纷调解中心 | 第28-29页 |
·北京金融纠纷调解中心 | 第29-30页 |
·深圳的保险维权调解机制 | 第30-31页 |
·香港金融纠纷调解中心 | 第31-32页 |
·现状总结 | 第32-34页 |
·我国金融纠纷调解机制的不足之处分析 | 第34-35页 |
·立法不完善 | 第34页 |
·调解机制的衔接不畅 | 第34-35页 |
·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 | 第35页 |
·纠纷当事人滥用反悔权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国外金融纠纷调解机制经验借鉴 | 第37-45页 |
·日本的金融纠纷调解模式 | 第37-38页 |
·日本金融纠纷调解概况 | 第37页 |
·日本金融纠纷调解的运作 | 第37-38页 |
·美国的金融纠纷调解模式 | 第38-41页 |
·美国金融纠纷调解概况 | 第38-39页 |
·美国 ADR 金融纠纷调解的运作 | 第39-41页 |
·新加坡金融纠纷调解机制 | 第41-43页 |
·FIDReC 组织架构 | 第41页 |
·FIDReC 管辖争议事项 | 第41-42页 |
·消费者投诉 | 第42页 |
·争议解决程序 | 第42-43页 |
·经验借鉴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金融纠纷调解机制的措施 | 第45-51页 |
·完善金融纠纷调解立法 | 第45-46页 |
·建立统一的金融纠纷调解机制 | 第46页 |
·调解机制可以与其他解决纠纷调解机制相衔接 | 第46-47页 |
·设计合理的金融纠纷收费,使调解机制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 | 第47-48页 |
·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的制度设计 | 第48-50页 |
·设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 | 第48-49页 |
·调解协议的效力 | 第49页 |
·限制调解中的反悔权使用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1、总结 | 第51页 |
2、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