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绿心理念的梓山湖公园景观规划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引言 | 第12-30页 |
·论文选题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 | 第13-16页 |
·城市绿心 | 第13页 |
·城市公园 | 第13-14页 |
·景观规划 | 第14页 |
·游憩商业区(RBD) | 第14页 |
·城市中心区 | 第14-15页 |
·城市绿线 | 第15页 |
·生态服务功能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公园景观规划 | 第16-18页 |
·绿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存在问题和研究前景 | 第21页 |
·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21-26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1-23页 |
·游憩学理论 | 第23-25页 |
·规划学理论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6-30页 |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2 城市中心区与城市绿心 | 第30-40页 |
·城市中心区的特征及问题 | 第30-32页 |
·城市中心的发展 | 第30页 |
·城市中心的特征 | 第30-31页 |
·城市中心面临的问题 | 第31页 |
·城市中心与城市绿心的关系 | 第31-32页 |
·城市绿心的再定义 | 第32-40页 |
·城市绿心的功能层次 | 第32-37页 |
·城市绿心的空间模式 | 第37-39页 |
·城市绿心概念及内涵 | 第39-40页 |
3 基于城市绿心理念的公园景观规划 | 第40-52页 |
·典型案例借鉴 | 第40-45页 |
·纽约中央公园 | 第41-42页 |
·武汉月湖公园 | 第42-45页 |
·借鉴意义 | 第45页 |
·规划原则 | 第45-47页 |
·公共性原则 | 第45-46页 |
·便捷性原则 | 第46页 |
·游憩性原则 | 第46-47页 |
·功能性原则 | 第47页 |
·服务性原则 | 第47页 |
·规划内容 | 第47-50页 |
·用地建设条件分析 | 第47-48页 |
·城市绿心功能分析 | 第48页 |
·现状问题分析 | 第48页 |
·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 | 第48页 |
·用地评价 | 第48-49页 |
·功能结构规划 | 第49页 |
·土地使用规划 | 第49页 |
·道路系统规划 | 第49页 |
·景观结构规划 | 第49页 |
·排水规划 | 第49页 |
·总体布局 | 第49-50页 |
·基于城市绿心理念的公园景观规划程序 | 第50-52页 |
·规划建议总结 | 第50页 |
·前期规划认可与采纳 | 第50页 |
·明确规划目标 | 第50页 |
·景观要素分析 | 第50-51页 |
·政策陈述和实施策略 | 第51页 |
·景观规划图 | 第51-52页 |
4 基于城市绿心理念的梓山湖公园景观规划 | 第52-86页 |
·规划背景 | 第52页 |
·公园概况 | 第52-56页 |
·开发历程 | 第52-53页 |
·周边建设情况 | 第53页 |
·自然地理 | 第53-54页 |
·现状土地利用 | 第54-55页 |
·人口分布情况 | 第55页 |
·市政设施情况 | 第55-56页 |
·土地适宜性分析 | 第56页 |
·梓山湖公园的绿心功能 | 第56-62页 |
·城市总体规划 | 第56-58页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第58-59页 |
·城市景观格局 | 第59页 |
·城市游憩空间 | 第59-60页 |
·生态服务功能 | 第60-62页 |
·梓山湖公园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62-72页 |
·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 第62-66页 |
·生态保护规划要求 | 第66-71页 |
·现状建设问题 | 第71-72页 |
·梓山湖公园景观规划 | 第72-86页 |
·规划依据 | 第72-73页 |
·规划原则 | 第73页 |
·规划目标 | 第73-76页 |
·功能定位 | 第76页 |
·用地评价 | 第76-77页 |
·用地及人口规模 | 第77页 |
·功能结构规划 | 第77-78页 |
·土地使用规划 | 第78页 |
·道路系统规划 | 第78-79页 |
·景观结构规划 | 第79-80页 |
·排水规划 | 第80-81页 |
·总体布局 | 第81-86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86-90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讨论 | 第87-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附录A:梓山湖景观规划分析评价图 | 第98-118页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