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智能天线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智能天线历史和现状 | 第11-13页 |
·智能天线中的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智能天线的应用 | 第14-15页 |
·本文主要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智能天线技术基础 | 第17-31页 |
·天线基本原理 | 第17-22页 |
·天线场区 | 第17-18页 |
·天线基本术语 | 第18-22页 |
·天线阵基本原理 | 第22-27页 |
·直线阵 | 第22-26页 |
·圆阵 | 第26-27页 |
·智能天线的工作方式 | 第27-30页 |
·自适应天线阵列(Adaptive Antenna Arrays) | 第27-28页 |
·切换波束系统(Switched Beam Systems) | 第28-29页 |
·两种智能天线的比较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 第31-55页 |
·天线阵列信号模型的建立 | 第31-35页 |
·阵列输入矢量 | 第31-34页 |
·输出信号 | 第34页 |
·均匀直线阵波束形成 | 第34-35页 |
·波束形成的常用最优准则(最佳波束形成器) | 第35-37页 |
·最小均方误差(MMSE)波束形成器 | 第35-36页 |
·最大信噪比(MaxSNR)波束形成器 | 第36页 |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CMV)波束形成器 | 第36-37页 |
·波束形成算法研究及改进 | 第37-48页 |
·数字波束形成(DBF)算法分类 | 第37-38页 |
·非盲算法研究 | 第38-40页 |
·盲算法研究及其改进 | 第40-46页 |
·下行波束形成 | 第46-48页 |
·多级恒模阵列中一种改进的恒模算法 | 第48-53页 |
·多级恒模阵列模型设计 | 第48-50页 |
·多级恒模阵列中一种改进的恒模算法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时变散射信道下 DOA估计算法研究 | 第55-75页 |
·常用的DOA估计算法 | 第55-61页 |
·传统法 | 第55-57页 |
·多径MUSIC算法 | 第57-60页 |
·ESPRIT算法 | 第60-61页 |
·多径散射信道模型的建立 | 第61-63页 |
·改进的DOA估计算法 | 第63-69页 |
·基于最大似然的DOA估计算法推导 | 第63-65页 |
·基于子空间的DOA估计算法研究 | 第65-67页 |
·次优DOA估计算法设计 | 第67-69页 |
·移动目标的跟踪算法设计 | 第69-73页 |
·跟踪目标的状态方程 | 第69-70页 |
·跟踪过程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75-83页 |
·波束形成算法仿真 | 第75-79页 |
·LMS算法和LS-DRMTCMA算法性能仿真 | 第75-79页 |
·改进的多级恒模算法性能分析 | 第79页 |
·波达估计算法仿真 | 第79-82页 |
·次优DOA估计算法性能分析 | 第79-81页 |
·移动目标跟踪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总结 | 第83-85页 |
·本文工作内容总结 | 第83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83-84页 |
·应用前景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