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速灭威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荧光传感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24页 |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 第8-9页 |
·速灭威简介 | 第9页 |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光谱法 | 第10页 |
·色谱法 | 第10页 |
·免疫分析法 | 第10-11页 |
·分子印迹技术 | 第11-21页 |
·概述 | 第11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分子印迹技术的分类 | 第12-13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分子印迹技术试剂的选择 | 第15-18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 第18-21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荧光传感器 | 第21-23页 |
·直接检测具有荧光的目标物 | 第21-22页 |
·使用荧光剂间接检测不具有荧光的目标物 | 第22-23页 |
·检测荧光标记竞争物 | 第23页 |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荧光功能单体的制备 | 第25页 |
·速灭威分子印迹聚合物与非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25-26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表征实验 | 第26-28页 |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第28页 |
·样品处理及测定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9-54页 |
·荧光功能单体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29-30页 |
·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29页 |
·杂质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29-30页 |
·荧光功能单体与目标物作用研究 | 第30-33页 |
·荧光功能单体的最佳发射波长选择 | 第30页 |
·单体荧光强度随浓度的变化关系 | 第30-31页 |
·荧光功能单体的稳定性研究 | 第31-32页 |
·荧光功能单体与速灭威的相互作用 | 第32-33页 |
·印迹聚合物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33-39页 |
·溶剂的选择 | 第33-34页 |
·交联剂的选择 | 第34-35页 |
·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配比 | 第35-36页 |
·引发剂的选择 | 第36页 |
·反应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 第36-37页 |
·模板分子的去除 | 第37-38页 |
·吸附溶剂的选择 | 第38-39页 |
·聚合物性能表征 | 第39-50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形态表征 | 第39-40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41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条件的确定 | 第41-42页 |
·速火威标准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2页 |
·印迹聚合物对速灭威的平衡结合实验 | 第42-43页 |
·印迹聚合物对速灭威的吸附动力学 | 第43页 |
·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选择性竞争 | 第43-46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荧光表征实验 | 第46-50页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50-54页 |
4 结论 | 第54-55页 |
5 展望 | 第55-56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8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