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的目的 | 第10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内经济开发区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国外经济开发区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总体评述 | 第13-14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文献检索法 | 第14页 |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4页 |
| ·系统分析方法 | 第14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2章 经济开发区绩效考核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2页 |
| ·经济开发区绩效考核概念 | 第15-16页 |
| ·绩效考核的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经济开发区的概念 | 第16页 |
| ·经济开发区绩效考核含义与特征 | 第16页 |
| ·经济开发区实行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6-19页 |
| ·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实行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 ·经济开发区实行绩效考核的可行性 | 第17-19页 |
| ·经济开发区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 ·绩效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 ·系统理论 | 第21-22页 |
| 第3章 辽宁经济开发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 第22-38页 |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2-24页 |
| ·一致性 | 第22页 |
| ·整体性 | 第22页 |
| ·独立性 | 第22-23页 |
| ·客观性 | 第23页 |
| ·可测性 | 第23页 |
| ·简易性 | 第23页 |
| ·可比性 | 第23-24页 |
|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 第24-25页 |
| ·平衡计分卡 | 第24页 |
| ·标杆管理方法 | 第24页 |
| ·360度反馈评估法 | 第24页 |
| ·行为观察量表法 | 第24-25页 |
| ·关键绩效指标法 | 第25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 第25-26页 |
| ·指标体系构建流程说明 | 第25-26页 |
| ·指标体系构建流程图解 | 第26页 |
| ·指标体系内容的分解 | 第26-30页 |
| ·一级指标 | 第26-27页 |
| ·二级指标 | 第27页 |
| ·三级指标 | 第27页 |
| ·四级指标 | 第27-30页 |
| ·指标体系的构成及说明 | 第30-33页 |
| ·指标体系构成 | 第30-32页 |
| ·指标体系说明 | 第32-33页 |
| ·指标权重设置 | 第33-36页 |
| ·绩效沟通与绩效承诺 | 第36-38页 |
| 第4章 基于本溪经济开发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实证校验 | 第38-44页 |
| ·本溪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概况 | 第38-39页 |
| ·基于构建指标体系的本溪经济开发区绩效考核 | 第39-42页 |
| ·基于本溪经济开发区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校验 | 第42-44页 |
| ·指标体系整体的科学性和普适性 | 第42-43页 |
| ·指标体系局项的待修正性 | 第43-44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