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电厂余热资源利用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电厂余热资源形式 | 第10-11页 |
| ·电厂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 第11-13页 |
| ·电厂余热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吸收式热泵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研究 | 第15-17页 |
|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循环名义工况性能及优化研究 | 第17-18页 |
|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热质传递机理研究 | 第18-22页 |
|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变工况性能研究 | 第22-23页 |
| ·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数学模型 | 第28-52页 |
| ·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循环流程简介 | 第28-29页 |
| ·模拟假设 | 第29页 |
| ·控制方程 | 第29-40页 |
| ·蒸发器 | 第30页 |
| ·吸收器 | 第30-35页 |
| ·冷凝器 | 第35-36页 |
| ·低温热交换器 | 第36页 |
| ·高温热交换器 | 第36-37页 |
| ·凝水换热器 | 第37页 |
| ·低压发生器 | 第37-38页 |
| ·高压发生器 | 第38-39页 |
| ·工作介质流量、性能系数及蒸汽单耗 | 第39-40页 |
| ·单值性条件 | 第40-42页 |
| ·几何条件 | 第40页 |
| ·物理条件 | 第40-41页 |
| ·边界条件 | 第41-42页 |
| ·模型求解 | 第42-51页 |
| ·制冷名义工况数学模型求解过程 | 第42-45页 |
| ·制冷部分负荷工况数学模型求解过程 | 第45-47页 |
| ·制热名义工况数学模型求解过程 | 第47-49页 |
| ·制热部分负荷工况数学模型求解过程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三章 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试验验证 | 第52-72页 |
| ·试验目的 | 第52页 |
| ·测试样机 | 第52-54页 |
| ·样机制冷名义工况计算模型的单值性条件 | 第52-53页 |
| ·样机制冷名义工况主要技术参数 | 第53-54页 |
| ·试验装置与工作流程 | 第54-59页 |
| ·热源蒸汽系统 | 第55页 |
| ·冷却水(热水)系统 | 第55-56页 |
| ·冷水(低温热源水)系统 | 第56页 |
| ·循环溴化锂溶液系统 | 第56-57页 |
| ·主要试验装置参数 | 第57-59页 |
| ·试验步骤 | 第59-61页 |
| ·制冷工况系统测试 | 第60页 |
| ·制热工况系统测试 | 第60-61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61-64页 |
| ·主要传热设备的热负荷计算 | 第61-62页 |
| ·测试点的取舍 | 第62页 |
| ·机组性能系数COP | 第62-63页 |
| ·部分状态点参数计算 | 第63-64页 |
|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64-70页 |
| ·制冷工况 | 第64-67页 |
| ·制热工况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四章 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部分负荷性能分析 | 第72-92页 |
| ·蒸汽型双效吸收式热泵机组部分负荷运行模式 | 第72-73页 |
| ·制冷工况部分负荷性能 | 第73-80页 |
| ·单值性条件 | 第73-75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5-80页 |
| ·制热名义工况性能 | 第80-82页 |
| ·单值性条件 | 第80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0-82页 |
| ·制热工况部分负荷性能 | 第82-90页 |
| ·单值性条件 | 第82-84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4-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 第五章 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热经济性优化分析 | 第92-112页 |
| ·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优化参数选取 | 第92-96页 |
| ·影响机组性能的主要设计传热温差 | 第92-93页 |
|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 第93页 |
| ·正交实验表的生成 | 第93-96页 |
| ·基于正交表的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优化模拟 | 第96-105页 |
| ·机组总换热面积模拟计算 | 第96-98页 |
| ·机组制冷工况性能模拟计算 | 第98-101页 |
| ·机组制热工况性能模拟计算 | 第101-105页 |
| ·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热经济性优化 | 第105-109页 |
| ·全生命周期成本数学模型 | 第106-108页 |
| ·优化结果与分析 | 第108-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2页 |
| 第六章 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应用实例 | 第112-128页 |
| ·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热电厂的应用 | 第112-116页 |
| ·回收热电厂低温余热加热锅炉给水 | 第113-114页 |
| ·热电厂内辅助建筑空调冷热源 | 第114-116页 |
| ·工程实例概况 | 第116-117页 |
| ·项目范围 | 第116页 |
| ·项目所在区域的资源条件 | 第116-117页 |
| ·建筑物空调系统设计日及全年负荷计算 | 第117-120页 |
| ·EnergyPlus 能耗模拟软件简述 | 第117-118页 |
| ·EnergyPlus 模型建立 | 第118-119页 |
| ·空调系统计算冷、热负荷 | 第119页 |
| ·空调系统全年冷、热负荷 | 第119-120页 |
| ·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空调冷热源系统方案 | 第120-123页 |
| ·夏季制冷流程 | 第121页 |
| ·冬季供热流程 | 第121-123页 |
| ·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冷热源经济效益和节能环保效益 | 第123-126页 |
| ·经济效益 | 第123-125页 |
| ·节能环保效益 | 第125-1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2页 |
| ·研究结论 | 第128-129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9-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42页 |
| 符号表 | 第142-144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44-146页 |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