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地方财政论文

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控制研究--基于西部H市的经验数据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一、 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一、 研究目标第13-14页
  二、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7页
  一、 研究内容第15-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四节 研究创新和不足第17-18页
  一、 研究创新第17页
  二、 研究不足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第18-26页
 第一节 国外政府性债务规模研究现状第18-20页
 第二节 国内政府性债务规模研究现状第20-24页
  一、 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1-22页
  二、 政府性债务规模的风险研究第22-23页
  三、 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研究第23页
  四、 政府性债务的适度规模研究第23-24页
 第三节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第24-26页
第三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的基本理论第26-36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第26页
  一、 地方政府性债务第26页
  二、 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第26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机制分析第26-30页
  一、 体制方面的原因第27-28页
  二、 经济方面的原因第28-29页
  三、 管理方面的原因第29-30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的理论分析第30-36页
  一、 经济效应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第30-31页
  二、 边际理论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第31-36页
第四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6-48页
 第一节 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一般分析第36-38页
  一、 影响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的宏观因素第36-37页
  二、 影响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的微观因素第37-38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38-48页
  一、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整理第38-40页
  二、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第40-41页
  三、 协整检验第41-43页
  四、 误差修正模型第43-44页
  五、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44-45页
  六、 债务规模的拟合第45-48页
第五章 基于指标分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评价第48-58页
 第一节 基于政府性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的指标分析第48-51页
  一、 赤字率第48-50页
  二、 债务负担率第50-51页
 第二节 基于政府性债务与财政收支比较的指标分析第51-53页
  一、 债务依存度第51-52页
  二、 偿债率第52-53页
 第三节 基于具有特殊意义的指标分析第53-55页
  一、 居民应债率第53-54页
  二、 政府综合负债率第54-55页
 第四节 对衡量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的指标体系的总体评价第55-58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展望第58-66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58-60页
  一、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机制第58页
  二、 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的衡量标准第58页
  三、 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第58-60页
  四、 基于指标分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评价第60页
 第二节 政策展望第60-66页
  一、 宏观把握:树立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正确认识第60-62页
  二、 标本兼治:构建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长效机制第62-64页
  三、 完善制度:健全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体制保障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以“四万亿”投资为例
下一篇:云南省公共医疗卫生投入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