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历程与成就 | 第1-30页 |
(一) 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 | 第8-14页 |
(二) 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成熟 | 第14-25页 |
(三) 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更新 | 第25-30页 |
二、 问题与反思 | 第30-43页 |
(一) 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 | 第31-34页 |
(二) 实践活动与审美活动 | 第34-38页 |
(三) 积淀与突破 | 第38-40页 |
(四) 工具本体与情感本体 | 第40-43页 |
三、 特征与方法 | 第43-55页 |
(一) 直面时代 | 第43-47页 |
(二) 多元会通 | 第47-50页 |
(三) 六经注我 | 第50-52页 |
(四) 转换性创造 | 第52-55页 |
四、 结语 | 第55-58页 |
注释 | 第58-60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