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单级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目录第1-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10页
附图索引第10-12页
附表索引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页
   ·光伏发电概述第13-16页
     ·光伏发电现状和预测第13-15页
     ·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状况第15-16页
   ·光伏发电分类与关键技术第16-18页
     ·光伏发电的分类第16-17页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第17-18页
   ·本论文的各章节安排第18-19页
第2章 太阳能电池特性分析第19-35页
   ·太阳能光伏电池第19-23页
     ·光伏电池建模第19-23页
   ·最大功率点跟踪第23-31页
     ·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概述第23-25页
     ·固定电压跟踪法第25页
     ·扰动观察法第25-26页
     ·增量电导跟踪法第26-29页
     ·增量电导跟踪法的改进第29-30页
     ·固定电压法结合变步长增量电导法第30-31页
   ·仿真研究第31-34页
     ·仿真第31-33页
     ·仿真结论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光伏逆变器第35-55页
   ·常用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第35-37页
     ·光伏并网逆变器分类第35页
     ·多级非隔离型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第35-36页
     ·单级式非隔离性光伏并网逆变器第36-37页
   ·基于Z源网络的单级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第37-41页
     ·升压特性第38-40页
     ·换流过程分析第40-41页
   ·适用于Z源逆变器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设计第41-50页
     ·基于Z源逆变器的调制策略第42-44页
     ·插入直通状态策略第44-48页
     ·精确控制插入直通的大小第48-50页
   ·仿真第50-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三相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第55-67页
   ·Z源逆变器的数学模型第55-57页
     ·Z源网络的数学模型第55-56页
     ·电压型逆变器的数学模型第56页
     ·Z源逆变器的数学模型第56-57页
   ·参数设计第57-59页
     ·Z源阻抗网络电容设计第57-58页
     ·Z源阻抗网络电感设计第58-59页
   ·Z源光伏并网的控制系统第59-64页
     ·同步PI电流控制技术第59-64页
   ·仿真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总结与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录A 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兆瓦级风力机叶片优化设计及其气动性能计算
下一篇:基于生态模块的土壤保水特性及植物生长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