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Summary | 第3-5页 |
| 缩略词表 | 第5-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绒毛白蜡概况 | 第11页 |
| ·绒毛白蜡耐盐性研究 | 第11页 |
|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第11-13页 |
| ·DNA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3-14页 |
| ·RAPD 技术 | 第14-16页 |
| ·RAPD 技术的原理 | 第14页 |
| ·RAPD 技术的特点 | 第14-15页 |
| ·RAPD 技术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 ·航天诱变育种 | 第16-18页 |
| ·航天诱变育种的概念 | 第16-17页 |
| ·国外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 第17页 |
| ·国内现状 | 第17-18页 |
| ·RAPD 分子标记在植物航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 第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总路线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10 个株系绒毛白蜡的耐盐性比较 | 第20-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 ·耐盐性试验材料 | 第20页 |
| ·主要试验仪器、试剂及其配制 | 第20-21页 |
| ·试验仪器 | 第20页 |
| ·主要试验试剂 | 第20-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 ·幼苗培养 | 第21页 |
| ·盐胁迫处理 | 第21页 |
| ·试验指标的测定 | 第21-24页 |
| ·株高的测定 | 第21页 |
| ·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 ·叶片原生质膜相对透性的测定 | 第22页 |
| ·酶活性测定 | 第22页 |
| ·MDA 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 ·SOD 活性的测定 | 第23页 |
| ·CAT 活性的测定 | 第23-24页 |
| ·POD 活性的测定 | 第24页 |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2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 ·不同盐浓度对绒毛白蜡株高的影响 | 第24-25页 |
| ·不同盐浓度下绒毛白蜡的存活率与叶片症状 | 第25-28页 |
| ·不同盐浓度对绒毛白蜡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28页 |
| ·不同盐浓度对绒毛白蜡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不同盐浓度对绒毛白蜡叶片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盐浓度对绒毛白蜡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不同盐浓度对绒毛白蜡叶片 SOD 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不同盐浓度对绒毛白蜡叶片 POD 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页 |
| ·不同盐浓度对绒毛白蜡叶片 CAT 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各个株系绒毛白蜡株系耐盐性综合分析 | 第33页 |
| 3 讨论 | 第33-36页 |
| ·盐胁迫对绒毛白蜡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盐胁迫对绒毛白蜡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10 个株系绒毛白蜡的耐盐性分析与比较 | 第35页 |
| ·耐盐性指标在植物耐盐性评价中的可靠性探讨 | 第35-36页 |
| 4 结论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航天诱变绒毛白蜡 36 号 RAPD 分析 | 第37-5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3页 |
| ·供试材料 | 第37页 |
| ·试验设备、试验试剂及溶液的配置 | 第37-39页 |
| ·主要仪器 | 第37-38页 |
| ·试验试剂 | 第38页 |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8-39页 |
| ·试验地概况和幼苗的田间管理及调查 | 第39-40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39页 |
| ·幼苗的田间管理及调查 | 第39-40页 |
| ·方法 | 第40-43页 |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40页 |
| ·DNA 样品纯度及浓度的检测 | 第40-41页 |
| ·绒毛白蜡 RAPD 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1页 |
| ·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优化 | 第41页 |
| ·琼脂糖浓度优化 | 第41-43页 |
| ·引物筛选 | 第43页 |
| ·RAPD 标记分析 | 第4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5页 |
| ·株高及地径的变化情况 | 第43-45页 |
| ·绒毛白蜡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45页 |
| ·RAPD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5-53页 |
| ·引物筛选 | 第53页 |
| ·RAPD 谱带记录与数据分析 | 第53-55页 |
| ·RAPD 条带统计及多态性的计算 | 第53-54页 |
| ·RAPD 聚类分析 | 第54-55页 |
| 3 结论 | 第55-56页 |
| 4 讨论 | 第56-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附图 | 第67-71页 |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
| 导师简介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