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1 绪论 | 第15-21页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国内外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过程 | 第16-18页 |
·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自密实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0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2 自密实混凝土的自密实理论与工作性能 | 第21-27页 |
·自密实混凝土的自密实理论 | 第21-24页 |
·新拌合混凝土的填充性能 | 第21-23页 |
·新拌合混凝土发生离析的原理 | 第23-24页 |
·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 第24-26页 |
·工作性能的流变学原理 | 第24-25页 |
·工作性能的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3 自密实混凝土试验方法与原材料的选择 | 第27-39页 |
·试验方法 | 第27-31页 |
·混凝土的拌合方法 | 第27页 |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评定方法 | 第27-28页 |
·试件的浇筑成型 | 第28-29页 |
·试件的养护 | 第29页 |
·强度测定方法 | 第29-31页 |
·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试验 | 第31页 |
·试验原材料概述 | 第31-36页 |
·水泥 | 第31页 |
·粗骨料 | 第31-32页 |
·细骨料 | 第32页 |
·矿物掺合料 | 第32-34页 |
·外加剂 | 第34-36页 |
·水 | 第36页 |
·原材料 | 第36-38页 |
·水泥 | 第36页 |
·粗骨料—碎石 | 第36页 |
·细骨料—中砂 | 第36-37页 |
·矿物添加剂—粉煤灰 | 第37页 |
·外加剂—高效减水剂 | 第37-38页 |
·水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4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39-47页 |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39-45页 |
·简易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39页 |
·全计算法 | 第39-40页 |
·固定砂石体积含量法 | 第40页 |
·改进的全计算法 | 第40-41页 |
·参数设计法 | 第41-42页 |
·四层体系设计法 | 第42-44页 |
·骨料比表面法配合比设计法 | 第44页 |
·按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给定的配合比设计法 | 第44-45页 |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5 自密实混凝土优化试验设计方案 | 第47-55页 |
·试验设计的含义 | 第47-48页 |
·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 | 第48-49页 |
·单因素轮换法 | 第48页 |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 第48页 |
·均匀试验设计方法 | 第48页 |
·单纯形法 | 第48页 |
·试验设计方法的确定 | 第48-49页 |
·正交试验设计过程 | 第49-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6 自密实混凝土试验性能测试数据分析 | 第55-77页 |
·试验性能测试数据 | 第55-57页 |
·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试验数据 | 第55页 |
·拌合物性能试验数据 | 第55-57页 |
·交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极差分析法 | 第57页 |
·方差分析法 | 第57-58页 |
·正交试验数据处理 | 第58-74页 |
·第一组正交试验数据处理 | 第58-64页 |
·第二组正交试验数据处理 | 第64-69页 |
·第三组正交试验数据处理 | 第69-74页 |
·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 第74-75页 |
·搅拌时停机 | 第74页 |
·拌合不均匀 | 第74页 |
·表面出现气泡与麻面 | 第74-75页 |
·初凝时间长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7 结论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5页 |